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家庭农场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松江区是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后,松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区的转型,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显着提升,全区农业产值和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

  自2007年始,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形成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共识,着力做好“双减”和“双增”的文章。“双减”就是要下决心减少农民数量,减少兼业农户数量,解决好农业因兼业而被边缘化的问题。“双增”就是增加专业农户承包土地的数量,增加种地农民收入,将专业农户培育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当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松江调研,在听取松江区委关于培育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汇报后,明确提出松江要推动规模经营,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在发展家庭经营上先行先试。

  2007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探索推进粮食家庭农场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以“种养结合”和“机农一体”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农场。松江的粮食家庭农场,2007年只有597户,经营面积9.05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6.2%,到2014年底已发展到1240户,经营面积15.28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90.9%。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粮食家庭农场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所谓粮食家庭农场,是指以本地户籍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以家庭人员自行耕作为主的方式,在适度规模的土地上专业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一经营方式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作业。在推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我们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注重完善体制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

  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们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严格区分城市与农村的功能定位和形态特征,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浦南是松江的农业地区,按照功能定位主要是守住耕地,种好农田,看好林木,保护好生态,建设好农村,建设以接纳本地农村人口转移为主的宜居小镇。依托科学的规划,我们着手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工作。2008年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目前14个涉农街镇已建立了新型村镇两级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明确了土地产权和农民的财产权。城乡统筹为家庭农场发展创造了条件。

  选好经营者,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一是明确准入条件,公开透明选拔。我们规定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产生,禁止转包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在农民自愿申请基础上,最初是抓阄确定经营者,几年后过渡到由本村老干部、老党员、老队长进行民主评定,择优选择经营者。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平衡好各方利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行农民承包土地委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对土地流出方,区政府实行土地流转指导价格,随粮食价格变化而浮动。对家庭农场经营者,在中央、市有关农业补贴基础上,我们再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三是加强职业化建设,稳定经营者队伍。每年定期对家庭农场经营者进行培训,进行3次生产经营管理考核,实行淘汰退出机制。对经营良好的,逐步延长家庭农场承包期限,目前全区承包期在3年及以上的有1031户,占到83.1%。

  加强社会服务,实现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一是强化社会服务。我们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建立了涵盖良种供给、农资配送、农技指导、农业金融等内容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二是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我们鼓励“种养结合”,即种粮与养猪有机结合,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既保障了生猪质量,又能做到有机肥还田,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达73户,年上市生猪7.8万头,通常比纯种粮家庭农场收入高出50%以上。三是推行“机农一体”。我们倡导“大机互助,小机自有”,让农民自己耕种农田,自己操作农机,通过机械化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全区“机农一体”家庭农场已发展至405户,占到家庭农场总数的32.66%。

  在实践中,松江家庭农场坚持了“两项基本制度”和“三个基本原则”。“两项基本制度”,一是坚持耕地集体所有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土地自愿规范流转,二是坚持适度经营规模、适度流转费、适度种地补贴,三是坚持“以粮为主,自耕为主”,不允许承包经营者搞非农产业,不允许承包经营者主要依靠雇人种地。通过不懈努力,家庭农场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方面成效显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耕地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