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硬约束下谋突破——代表委员聚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新常态,农业发展在取得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等一系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生态环境“硬约束”增强等新挑战。依靠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困局下的求解

  “之所以说今年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是基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目标,也和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直接相关。”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

  他认为,目前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第一,农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第二,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现在已经高于国际市场,这就构成了很大压力;第三,长期以来,人多地少为了吃饱饭不得不追求粮食产量,对于农业资源给予了太大压力,对农村环境又造成了问题。他表示,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保持农村农业发展,所以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粮食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必须看到,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在耕地和水资源双重约束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亟须改变。”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夏涛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农业发展必须由注重产量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效益的集约发展新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刘昕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亩均化肥用量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这样粗放的发展方式直接导致土壤地力的衰减,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不仅变浅还有盐碱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耕地产出。”

  全国人大代表陈达恒认为,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就很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关键靠科技和制度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山认为,农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需要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农业经营中,建立一种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物质技术能有效使用、节约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农业资源的使用者也成为农业资源节约利用的最大受益者,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夏涛委员认为,要不断加强农业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创新来驱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更加注重效益,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赵韩表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并不强。粮食安全不仅仅是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和经济安全。他建议,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来降低农产品成本,还要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模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根本上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邓秀新认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靠增加土地面积、增加要素投入来实现,而是要靠科技,靠内涵。由要素投入增长,变成依靠科技投入增长。

  “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给予专项补贴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认为,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和农业环境治理中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国家惠农政策重点支持优质良种推广、新型肥料农药、生产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等关键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王刚表示,农业科技创新开放度很高,我国农业技术与先进国家地区的差距并不大,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要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完善产业服务支撑,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指导。

  扎实念好“六字诀”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我国耕地、淡水、气候等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国内农产品需求和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和供求格局变化,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在数量上,要把过度开发和使用的减下去、退出来;在质量上,要把已经出现问题的改起来、治理好;要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推进资源利用,实行“转”字;要守住农业开发的底线,坚持“保”字。既重数量也重质量,既考虑历史又着眼未来,既有进退又有转变,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发展 耕地 化肥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