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农民善良和勤劳。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却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就拿我的故乡来说,那里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旧的东西稀里哗啦地没了,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农民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
我熟悉的老街人家在这些年十有八九迁居到国道边,村镇里没有了精壮劳力……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了吗?土地也从此要消失吗?而农村能真正地消失吗?我认识熟人就这么很快地要消失吗?如果消失不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农民渐渐地从土地上剥离和出走,对于年轻的一代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但总体来讲却是无奈。许多事情从理论上来讲都是明白的轻松的,但现实沉重而苍凉。所谓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就是这样。每一次大的社会转型,都关乎着人类的命运,这就使作家有了可写的东西,当下的中国农村也更是这样。往往这个时候我们难以把握,更多的是迷惘、矛盾。
对于西北的农村、农民和土地,我是非常了解的。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善良而勤劳。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却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从农村开始,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到农村去,你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有生气的东西。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农民的生存状态是很艰难的。我去过许多农村,尤其是对故乡的事更清楚。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认识和以前绝对不一样,我有一种悲凉的东西常在心头。我忧患、矛盾,又无可奈何,总想写写我所感受到的东西。
农村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当年我看到的那种欣欣向荣的面貌了,就说我当年生活的那个小村子,草和树特别少,草一长出来就被割掉了,喂牛,喂猪,当柴火,所有能种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特别有生气。这几年回去,草和树长得特别多,给人一种很荒凉、阴森森、潮湿的感觉,正当年的劳力、年轻人都走了,去城里打工,村里尽剩下老弱病残在村里,有些人家的地都荒了,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没有一点生气。
以前农村的房子不是这样的,都是黑瓦红砖白墙,冬暖夏凉,舒服得很。但是,很多老房子都废弃了,要么是全家搬到镇上城里去了,主人要么是盖了两层楼的水泥钢筋新房,外面贴上了白色的瓷砖,难看得很。现在的水泥房子还不如以前的土木房子结实,一地震就全完了。但是,在农村人眼睛里,似乎这样的房子就代表先进、排场、洋气。现在,农村两极分化很严重,有特别富的,也有特别穷的。但是,在作品里,对这样的现状又比较难写,写得不好人家又会说你灰暗,调子不高。
现在农村的风俗民情正在消失,以前的农村还有些精神生活,现在是彻底的没有了,一天累了,就在家看电视,家与家之间也不像以前爱串门了。风俗民情这些东西都是人在吃饱饭以后人身上散发一种活力,它依附在人身上的。就像农村做饭一样,没有火自然也不会有烟一样,这样的变化像是暴食又暴弃一样,现在的农村,缺少一种气,人太少,太冷清了,一样,比较优秀的农民都离开土地了。
今年中央把农民的税都免掉了,加上粮食也涨价,现在种地的人也多了点,一些在城里没赚到钱的人又回来种地了。这是我今年回老家看到的新变化。就是过年,人也少得很,写春联的人家少了,村子也不热闹,没有了剧团,也没有人去杂耍,电影也看不到了,镇上的文化站、电影院、书店也垮了,只能到县上去看,唯一的生活就是看电视。
我觉得中国现在各地区和各地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同一个省内,西安和商州之间的差距就非常大,下面的县、镇之间的变化又有差距。西北农村和江浙地区农村的差距也非常大,那到了上海又有不同的变化。从东到西,我看到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工业化带来的变化从东向西的复制,这种浪潮又似乎不可避免,在商业化的浪潮冲击下,们原有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发生了改变,古老的纯朴的情感正在离我们远去,人性变得异化、复杂、扭曲,在善良的另外一边,人的丑恶慢慢露出来,欲望成为我们行进的动力,我为这一切而感到深深的痛苦。我觉得现在中国改革气不均匀了,像一个口袋,走到有的地方漏气,地方发展之间的距离差别非常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20/6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