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困境的探索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日益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中心黄崎博士的新着《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现代农业2.5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已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于2013年5月出版。在这部着作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2.5产业的理论模型和推进方式,为中国转型发展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新思路。

  这是一项严谨的农业经济学研究,但其价值远不止这个领域。从更为广泛的视野来看,这部着作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困境的可贵探索。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是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化的农业。所以,如何将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就是黄崎在其新作《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现代农业2.5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中研究和说明的问题核心。

  全面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实质。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任务。在新四化框架下,农业现代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着眼于物,还关注人才、信息、科技组织资源等,从单纯的注重种植生产手段本身拓展到研发、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现代农业2.5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提出的现代农业2.5产业,揭开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序幕。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就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逾越各种障碍;而不断获得成功的改革又将有力地支持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的确,当前中国农业发展转型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如何以改革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也颇为重要。

  《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现代农业2.5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一书,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农业发展本质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首先,从科学技术、规模发展、产业和市场方面分析了当前全球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其次,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第三,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本质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四,全面阐述了现代农业2.5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内涵、发展现状和发展载体;最后,提出将现代农业2.5产业打造成农业现代化强大引擎的思路和关键路径。

  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深邃的思想。黄崎博士从农业发展转型入手,关注农业产业的变革。他分析说,2.5产业是在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兴起的产业,其内涵就是“突出生产性服务,架构生产和服务一体化,突破过去产品传统的生产流通方式,以市场发展需求为支持,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体,以研发设计、虚拟工厂为表现手法,从而把整个产业价值链联系起来”。现代农业2.5产业是全方位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其特征就是服务方式虚拟化、网络化、专业化服务业的兴起及其对生产过程的渗透。现代农业2.5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模式、农业合作社主导的服务模式、龙头企业主导的服务模式。促进现代农业2.5产业发展,要坚持市场与政府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双引擎”的作用。

  如何又快又好的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个事关国家事业全局的转型难题。《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现代农业2.5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而生。该书是作者多年的经济研究和从业实践的总结,并得到袁隆平院士悉心点拨。该书最具难度的地方就是如何从浩瀚的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历程中梳理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黄崎博士侧重于逻辑架构,先提出研究框架,再用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加以丰富和完善,进而提炼出作者独特的学术认识。整个框架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用词精练,是一部难得的农业经济着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统农业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