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亮补充说,增氧后水中有毒物质也会分解,螃蟹不会发病,食欲也会增加。在使用物联网技术后,明显发现蟹农使用的饲料量增加,螃蟹的规格也增大了。
“养殖模式的变革、效益的增加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李道亮说,“现在再让老百姓回到4年以前,他们就回不去了。就算让他们花钱,他们也愿意安装。”
物联网在种植业上的应用虽然不如养殖业,但也不乏好的例子。郑文刚介绍说,比如,北京大兴区采育镇的物联网示范基地有几百亩地,主要种植鲜切花出口到日本。温室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办公室通过物联网监测可以查看温度是否达标,同时日本的采购商在网上就能通过物联网平台了解整个过程是否违规。
传感技术和农业决策模型待加强
从各方面来看,国内农业物联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虽然一致认同这一点,但侧重点却各不一样。
托普公司市场部经理表示,目前硬件上已经很完善,公司研发以软件为主。
而李道亮认为,国内农业模型的积累不足,加上国内农业生产不能实现完全的控制,虽然国内与国外在软件技术上差距并不大,但在软件系统应用上也同硬件一样,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理念不比国外差,但是我们的工业制造业在材料、工艺、制造等方面整体上比较弱。我们与福建上润精密仪器公司合作,就是因为他们能制造出精密的农业传感器。”
以前水下传感器多用于环保行业,在养殖行业用得很少。李道亮指出,环保可以高成本,而农业不能高成本。“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这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国内在感知技术的研究和制造工艺上,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环境比较恶劣,高温、高湿。在野外还有雷击、降雨,对传感器的要求比较苛刻。所以,以前在工业上运用很成熟的传感器在农业上不能直接拿来应用。”郑文刚表示,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比如抗雷击性能、耐高温高湿性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国内外在决策模型上差距更大。比如荷兰的温室生产管理是全自动化的,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而国内目前还达不到。”郑文刚分析,与种植业相比,养殖业收益较高,投入较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郑文刚认为,农业决策模型是重点。“由于前期基础比较薄弱,目前的研究以传感器的感知技术为主,在农业决策模型这方面还不成熟。现在只是把数据获取回来了,但下一步怎么分析、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病虫害预测模型、水肥一体化实施模型、灌溉节水模型,决策模型技术要进一步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10-30/6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