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储粮全面清理非主业 政策设置财政部国资委打架


  国有粮企巨头中储粮总公司正在急剧“瘦身”。

  经济观察报获悉,从去年10月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等方面的要求,中储粮就开始清理非主业投资经营,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将河南、山西等地成立的数千家三农服务公司全部注销;全部退出在甘肃、云南两地的种业投资。

  据中储粮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今年7月1日,李克强总理对中储粮总公司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该公司发展方向要突出主业,严守安全、稳定、廉政三条 底线,有效发挥粮食收储主力军作用。遵照中央指示,目前,中储粮正在对公司系统其它各类非主业投资进行全面清理,预计清理工作将持续到明年。

  在清理非主业投资经营的同时,中储粮还正在筹划将河北三河市、广东东莞市、上海三地的大米加工企业进行重组、整合,以此来扭转中储粮大米加工企业分散经营、普遍亏损的状况,培育有市场化竞争力的大米加工产业。

  在三大主粮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之后,中储粮被要求在政策性粮食收储上大幅减少收储量,同时须确保买得进、存得好、卖得出,以此减轻国家财政在粮食收储上的负担。

  对于粮油方面的加工,中储粮正在划定企业经营边界,要求凡与粮食轮换无关的一般商业性经营不能搞,凡是与粮食政策性收储关联小的投资项目都不能上。

  回归主业

  中储粮组建于2000年,按照中央相关规定,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很明显,中央对中储粮的定位是“大粮仓”。

  但从2005年开始,中储粮就开始搞粮油贸易、加工,2009年又开始在河南、安徽、山西等地成立三农服务公司,搞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到2011年,中储粮在甘肃收购了玉米种业公司。在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中储粮走得越来越远。

  上述中储粮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储粮实施农产品加工、经营领域的大规模扩张,是在2007年4月包克辛执掌中储粮总经理之后,而且很多投 资都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手笔”。截至2011年上半年,仅在粮油加工方面,中储粮就有90多家企业,其中一部分还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得到 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市场调控项目。

  在粮油加工之外,也是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已成立2万多家三农服务公司,基本上覆盖了河南的所有乡村。除向当地农民推销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料外,有的三农服务公司甚至还经营烟酒、方便面等。

  中储粮从“大粮仓”到“大粮商”的转型,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其定位的质疑。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储粮河南周口直属粮库主任乔建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等接连曝出贪腐大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开始对中储粮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等专家认为,中储粮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大规模扩展,已经模糊了政策性和经营性两个角色之间的界限,完全违背了国家当初成立中储粮的初衷。

  上述中储粮内部人士分析表示,本次中央高层对中储粮作出批示,明确要求公司看好管住中央储备粮,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即便是搞经营、搞加工,也要围绕库存粮食轮换来适度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储粮回归到最初的定位上来,避免下一步再出现越界扩张、扩大投资的问题。

  按照中央指示,目前中储粮正在通过清理剥离非主业投资经营项目,清退一部分不具备收储粮食资格的企业,大力度整合粮油加工企业并急剧“瘦身”,预计这样的整顿一直要持续到明年。

  改革建议

  中储粮在回归主业的同时,还存在自身定位的一个矛盾,即国家对中储粮的定位是非盈利机构,稳拿国家财政补贴;但中储粮又是国资委下属企业,后者要求中储粮每年完成利润增加指标。在政策设置上,这等于是财政部和国资委在“打架”。

  业内公认的是,在政策性粮食收储领域,中储粮目前是一家独大。上述中储粮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中储粮每年在粮食收储上的花费成本巨大, 每年就达几十个亿,实际上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虽然下一步三大主粮目标价格实施之后,国家会缩减粮食收储数量,但还是很难较快把财政负担减轻下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定位 清理 回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