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土地与城镇化问题


 

  一、 宏观差异导致中国问题需要区别观察、区别对待

  首先,在讨论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前,我认为大家要先掌握中国过去这三十年的发展里,产生的三大差异。第一是区域化差异。过去几千年来中国的区域差异,主要指的是南北差异,大家知道中国有一条分界线,把中国分成北方中国和南方中国,那就是长江。长江以北再以秦岭及淮河分成两块。再北边还有一条分界线,就是长城。长江以南分成岭北及岭南。思考南北中国有这四条线。核心的线是淮河、秦岭,古代叫做北方小麦区和南方水稻区,橘生淮南如何、橘生淮北如何,这是最典型的故事。不同的种植结构,就有不同的饮食结构、不同的文化、甚至是人们不同的气质。翻过长城,游牧人们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思想习惯与长城以南有着更大差异。逐水草而居及游牧、定居及农耕两种生活方式在正史里面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过去讲的区域差异,讲的是南北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重要变化,区域化差异更多地变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差异。这是近代以后的变动,近代从沿海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把通商沿着上海往北拓展到天津、营口一带,又沿着长江延伸到南京、武汉、重庆。换句话说,整个西学东渐是通过沿海和沿江推进的。江指长江,因为黄河不是全线通航的河流,长江则可以从入海口一路溯江而上,沿着支流扩大。因此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是从沿江与沿海开始的。换句话说,东部、中部、西部差异,和中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是有关系的。这个差异在计划经济的前30年有所缩小,当时中央考虑到沿海备战问题,工业布局往中西部深入,商业活动也就随之深入。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是对外开放,国外资本向中国导入,劳动密集型资本及其产业在沿海一带布局,最早是港资在东莞、广东一带,第二拨是台资,再来是韩资、日资,还是在沿海一带,再逐步往西部推移。因此,中国的区域性发展差异,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加大了。这样的区域性差异,在我们讲土地制度、讲城镇化时,也有相关性。

  第二是贫富差异,也就是贫富分化、阶层差异。这个分化主要发生在市场和资本领域,没有发生在土地上,当然这个土地指的是农地,不包括农地转为非农的使用。改革开放的起始点是1982年,中国废除了公社制度,土地建立起以村为本位的、一种新的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当然农地使用、非农使用引起的增值部分,如何被分配,是这30年争议最多的地方,也是个复杂现象,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说制度还是特定人群体把农村剥夺了。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农民的补偿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奥运会时,鸟巢附近拆迁估计有上万农民,那里的补偿标准很高,农民通过拆迁一夜暴富。所以谈贫富差距比较复杂。

  第三个差异是地方的财政差异。八九十年代,中央对地方采取放权让利,地方财政自支出根据自身的财政收入决定,也就是所谓的财政大包干制度,优点是各个地方政府,你自己去赚钱,钱赚多了,财政支出就多,没能力赚钱的,就从农民那里赚钱,所以把农民搜刮地非常苦,就是我写的《黄河边的中国》。2004年、2006年,全国的农民负担取消以后,以农业为主的县乡财政就非常之苦,基本上完全依赖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苟延残喘。换句话说,理解今天的中国,很重要的一个观察点是,不同省之间、同一省的不同市、不同县之间、同一县的不同乡镇之间,财政差异非常之大,这就延伸出了各种不同的地方政府心态与做法。1996年,我到德国去,和德国的中国通讨论这个问题,本来以前我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他说你们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我们德国是联邦制国家,世界各国的情况是,单一制国家调度地方各级公共财政能力一般来讲要强于联邦制国家。他研究过很多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地方的公共财政差异可以差到上百倍。他说,他一直想不通,如此大的财政差异居然能维持在一个国家里面,没有分裂。我们在国内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意识到它和国家的整合与分裂的关系。

  所以,中国的差异太大了。我愈来愈不敢讲中国如何、农民工如何,因为内部的差异非常大,很难用一个概括性的语言下一个判断。

  二、土地制度和未来农业发展潜在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估计 水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