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消除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巨大的不公,诟病已久。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为中国户籍制度变革的一大突破,本次实现城乡同权,实为数十年来的变 局。事实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关于城镇化战略,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当下,城乡一体从制度上已经实 现了。
不过,农村户口废除了,但是乡村还在。在现实中,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巨大鸿沟。
虽然农村户籍将被废除,同 时,有更多的农村人进城。但是,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口,仍然占据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此,中国的乡村的作用,不能仅仅从经济功能衡量,对于中国这样一 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村之于绝大多数人口来说,正如知名学者叶一剑在著作《乡愁里的中国》所言,乡村是人们不能舍弃的精神家园。同时,乡村的存在也是人类生 存方式多元化的必要。乡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可以给予城市诸多的启示。
但被寄予厚望的城镇化也以消灭农村、建成城市为业绩。衡量一个地 方的发展水平,往往将多少农民转移到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资本尤其地产资本的进入,改变了乡村本来的生存方式。而强行将农村纳入工业化体系引起了越来 越多的反弹,征地拆迁中出现日益剧烈的冲突就是警示。
目前,中国农村存着在八大矛盾焦点:
第一,农产品的价格没有放开,直观的感觉是种地不赚钱。未来的对策应该是提高补贴让老百姓赚钱而不是让老百姓冲锋在前扛住粮食价格,国家做出牺牲而不是农民做出牺牲。
第二,农业生产补贴不到位。我回老家探亲时发现,按人头计算,一个农民一年的补贴只有100块钱左右。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这个补贴的标准太低。对策是未来提高补贴标准。
第三,农业没有现代化,也没有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台湾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时,统一、鼎新等食品工业的崛起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纳入了 现代产业体系。统一创业之初的口号是“嘉惠地方”。对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模式,造就大批的农副产品基地、食 品工业基地以及旅游产业基地。
第四,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一个表现是部分水库几十年没有被整修。对策是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偏向农村,全国至少需要约1万亿农业基础投资。
第五,农村的医疗与社会保险缺乏。数十年前遍地的赤脚医生解决了底层民众的医疗问题,而在当下,以往的赤脚医生基本失业或是集中到乡镇、县市里去开诊所,大片农村没有医院。农民如何解决看病远和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的社保标准偏低,未来谁负担?
第六,农村的教育问题。频发的校车事故集中在农村,农村的教育严重不足。对策是将教育资源向农村适当反哺,同时,开放农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机会,如废除高考户籍、开设打工子弟学校等。
第七,联产承包造成效率低下。当前,由于政策限制,中国的农业效益非常低。改革开放以来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是个“半吊子” 方式— 只有承包,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广大的农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敲小打的劳动模式,一度盛行的机械化几乎被中断。
农村的效率低,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不能流转。目前,农村的土地是不值钱的,即使被征地,补偿给农民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农民对土地有了支配权,农民的土地价值将会提高很多,农民不再贫困,土地成为其最大的资本。
至于对策,农村应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收益权的分立,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可选择自由合作组建农庄,按照股份或者农地大小分红,实现真正的“联产”,建立 大的农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
第八,农民社会地位低下。我国的农民不仅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市居民,更严重的是,农民都属于社会底层,身份认同问题此前被人忽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8-11/6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