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又是多收了三五斗


  今年开春以来,关于农产品卖难的消息又多了起来。仅从微博上看,我所在的陕西,先是西安附近的泾阳、三原县出现了甘蓝、莴笋滞销,紧接着周至县的芹菜也出现了低价滞销,兵马俑所在的临潼随后也出现了订单农业难以履约导致的桑椹滞销,陕西省物价局公布的五一节前后蔬菜价格统计信息,更是跌声一片。其他各省此类消息也屡见不鲜,山东部分地方的樱桃出现了滞销,这是过去还没有出现过的,因为樱桃是新兴水果产业,过去几年一直供不应求,效益良好;济南商河有机菜花也滞销了,媒体发动社会各界全力促销;在海南冬瓜滞销了,跌至真正的白菜价,1毛1斤依然卖不出去;一向紧俏的春洋芋也出了问题,云南建水3.8万吨洋芋陷入低价滞销困局,等等,可谓卖难之声,不绝于耳。在今年春天的农产品卖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部分蔬菜品种虽然减产了,而价格依然低迷,这让行内人士一时也看不懂,后经解释,春季低温寡照,设施蔬菜上市偏晚与大路菜上市重叠,总体供应量还是偏大。

  关于农产品的卖难,叶圣陶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作了生动的描述,此后“多收了三五斗”逐渐成为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代名词。但《多收了三五斗》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江南农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与如今的时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政府支持、信息较为畅通、物流运输发达、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为什么农产品还在重复着“多收了三五斗”的悲剧?

  直接的原因——套用托尔斯泰的话,赚钱的农产品是相似的,而低价滞销的农产品则各有各的原因。

  先说经常出问题的蔬菜。蔬菜是典型的生鲜农产品,一般的蔬菜含水量在90%以上,不耐储藏,运输损耗高,所以就地就近供应为主,销售半径较小,一旦大量集中上市很容易价跌滞销,当然不是消费者不吃了,而是确实吃不了。需知蔬菜单产是很高的,一亩芹菜产量上万斤,能供应几千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现一个地方蔬菜烂在地里而另外一个地方依然价格高企的现象,一般会想到异地调剂,实际上运输成本一算也就不划算了;还有的提出赶快建加工厂,实际上也是远水难解近渴,地里的菜几天就烂了,工厂何时能建好,而建好厂加工出来的菜就能赚钱吗?更要命的是,作物是有茬口的,这一茬不行,就得赶紧翻种下一茬,否则影响全年,所以就会出现新闻报道中的农民把菜直接翻耕在地里的情形。因而,当蔬菜滞销时,除非就近想到好的办法,其他的呼吁基本上是道义支持。

  再说最近比较热闹的樱桃。5月下旬西安街头的樱桃好一点卖10元一斤,一般的8元一斤,还有的10元两斤,城里卖这个价,地头的价就很低了,有的农民可能要赔钱。先说特殊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导致上市期相对集中,量大价跌。再具体分析:其一,樱桃是典型的时令水果,上市期短,就十来天(保护措施除外),很容易形成集中上市局面;其二,保鲜难,必须就近就快卖出,远距离运输和较长时间保存,技术上可以解决,但成本很高;其三,对气候敏感,遇雨裂果,容易出虫,品质严重下降;其四,樱桃好吃树难栽,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特别是不同水肥条件造成的品质差异明显;其五,果粒小,采摘成本高,产量又较其他水果低,一般每亩一两千斤,生产成本相对其他水果偏高。这几年樱桃价格一直在每斤几十元,良好的效益导致面积扩张较快,几乎难免量大价跌局面,于是今年部分地方率先出现滞销,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仔细观察,出现卖难的农产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小品种,市场容量小,像各类特色瓜果、区域特产等,一旦扩大种植很容易导致销售不畅,这几年的“姜你军”“蒜你狠”就是典型;二是鲜活品种,只能就近就快销售,前面提到的蔬菜,特别是含水量高的大路蔬菜品种,很容易多了或少了,区域调剂不及;三是非必须品,可替代性强,一旦错过了时节,其他农产品会迅速替代,如樱桃、杏、桃等时令水果,就那么几天档期。

  内在的原因——还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化解。

  农产品卖难问题,说到根本,还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成千上万的具有自主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农户(农业企业)与当前的大市场大生产要求不匹配。为什么都信息时代了,还是信息不对称,生产依然混乱?我想分三个阶段来形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樱桃 组织化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