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城镇化 如何留住文脉


 

  城镇化建设,让我们奔忙向前,蓦然回首,故乡却已面目全非。在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保护、盲目建设、拆古建新、过度商业开发等做法并不在少数,传统村镇的消失,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村镇消失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令人痛惜。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如何在城镇化中留住文脉、记住乡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守不住的乡愁

  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6个,现存不到5000个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宋元明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保存有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和散落在古镇核心区的45处明清建的古民居四合院。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青城镇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还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理文化局局长王峥嵘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

  “与之相应,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指出。

  人们担心,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的符号将消失殆尽,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乡土中国将彻底消失。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作家冯骥才说。

  粗放的现代化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成为最大问题

  鼓楼、禾仓、古井、古道,报京大寨是贵州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然而,今年3月的一场大火,却让有着300年历史的侗寨几乎毁于一旦。

  “木制房屋防潮防湿,火灾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保护村落的主体流失,导致传统建筑无人维护,传统文化无人传承。”黔东南州住建局副局长顾华先说。

  在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农村出现的“空洞化”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人口主要由“613899部队”构成,妇女儿童老人成了农村的主力。人口的变动和流失,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应对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经济调整等问题上,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改变山水脉络、过度商业开发、过多外迁居民等错误倾向。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不仅是古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缺乏保护相比,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盲目建设、过多外迁居民等过度开发,对文化的破坏更有隐蔽性,也更有破坏性。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指出,要警惕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化倾向,粗放式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破坏。“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通过简单地盖楼房、修马路、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城镇的扩张。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虽然一段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去了,但城镇的内涵丢失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城镇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易鹏说。

  留得住的故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斑驳 估计 复制 间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