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突破对县域经济的狭隘认知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不仅被认为是确立经济新增长点的突破口,也是关系着新型城镇化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部位。近日,本报推出“恩施县域经济观察”系列报道,关注“绿色发展”等当前县域经济中的新现象、新路径。

  很长时间以来,县域经济与产业低端、发展粗放、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等固有印象紧密捆绑在一起。这种印象,不仅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上的一些现实状况,也反映出我们在如何看待和谋划县域经济上的固有认知和思维误区。很多时候,这种误区导致我们将县域经济固定在传统的框架内,认为县域经济天然难以走出“低、小、散”的窠臼,一开始就在定位上缺乏高的起点、高的要求和高的追求。

  站在“扩内需”的前沿,处于国内市场枢纽,湖北的县域经济机遇明显,发展空间巨大,加快发展、弥补短板正当其时。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我们越是必须突破对县域经济的狭隘认知,以观念的更新实现发展的升级。

  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县域经济无疑是一种区域经济,但这种经济不是封闭的、各自为政的、只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诸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县域经济突破行政区域的划界,不仅在发展视野上突破“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也在现实中努力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发,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闯荡。县域经济确有地方性、内生性的特点,但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无外不兴、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观念已经不可或缺。

  县域经济不是粗放经济。从粗放到集约,县域经济转方式的任务或许更加艰巨,基础更加薄弱,但县域经济绝不是科学发展的例外,不是天然的低质增长,不是非要牺牲环境才能发展的经济形态。现实中,基于对过往成绩的迷恋,甚至有“成功”的范例参照,很多地方在对待县域经济上都有更为强烈的路径依赖,在生态红线上弦绷得不紧,在环境保护上不严,害怕“一管就死”、斩断了生路。事实上,恩施的发展已经证明,县域经济不仅不是转方式的法外之地,反而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绿色发展不仅是当然责任,也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所在。

  县域经济不是低端经济。在很多人看来,县域经济是“先天不足”的经济,它与农村经济密切关联,无论是产业基础、资本规模还是人力资源条件,都与现代工业、与城市经济难以比肩,不可避免要扮演产业链末端的角色,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这里固然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自甘于、满足于这样的产业定位,县域经济就无法成为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低端经济、落后经济不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力量。沿海发达地区的经历在前,我们的后发优势就在于既有经验可循,也有教训可鉴。县域经济未必不能目光敏锐,未必不能有高新技术,未必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兴产业、创新驱动不仅是县域经济应当有的选择,也是完全可以有的选择。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当县域经济在整个国家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它就更是在提醒我们,走老路不行,不变革不行,如何从“速度版”发展为“升级版”,同样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迎头赶上、科学作答的大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