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融资、市场三大体系。

  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要在巩固现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和科技推广,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

  加快土地流转。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机制,确保双方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除农户对于流转后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的顾虑,同时保护承包方合法收益。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中介作用,尊重农户意愿,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处理好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尝试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流转方式,使土地顺利流转,逐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四是根据“按劳分配,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承包方补贴制度,激励农户种植热情。通过土地流转,使经营主体获得规模效益是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物质前提。

  加强科技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为提高各经营主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指南、现场指导示范等多种方式,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尤其是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培训工作,整体提升农业产业培管水平。通过农技推广,提高经营主体专业技术水平,是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建立监督机制。在现有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权限,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及时申报撤销。二是帮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农业经营主体成员以农民为主,管理较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为此,需加强引导,进一步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使生产更加有序、运作更加高效、分配更加公平。通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制度保证,是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推进农业融资体系建设,保障资金需求

  创新金融机构,增加融资主体。创业产业金融机构,盘活农村金融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核心农业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创立新型农业产业银行,以满足本产业内部农户、基地、上下游中小企业等供应链上各要素资金需求。积极探索既适应本产业发展、方便农户,又能保障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模式和抵押物形式。

  创新信贷模式,优化融资环境。一要扩大抵押物范围,改变当前房屋产权主导的农业信贷抵押物市场。二要合理分担信贷风险。要明确担保人信贷责任,推广联户(3户以上)担保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其社员和农户进行联保。三要建立信用贷款额度弹性机制。四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设立专项基金,拓宽融资渠道。设立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多渠道融资发展农业产业。一是积极注入财政扶持资金。财政扶持资金作为地方政府支持农业产业的重要内容,应当成为专项基金的基本组成部分。把各级政府项目扶持资金、各种名目的奖补资金统一划入专项基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二是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对于不够条件成立农业产业银行,又不在本产业供应链内的当地中小型农业企业,注资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是对农业产业银行的重要补充。三是鼓励个人入股分红。鼓励个人入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并完善相应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机制,不仅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对城乡资源的有效配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安全、农民增收

  加强市场建设。农产品市场包括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两个方面。加强市场建设,要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筹资建设大型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产地市场),配套相应的物流、保鲜、储备、检验检疫设施,制定市场日常管理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二是在现有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的基础上,建立网上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风险,确保农户丰产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检测 农民增收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