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些年来金融对“三农”的输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村金融资源投入不足、金融服务效率不高、服务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利润低,商业性金融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是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途径。而作为目前我国唯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大有可为。
做好粮食收储是首要任务
去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发行各地都在保收储方面下足了功夫。农发行新疆分行2013年累计发放棉花收购贷款650.29亿元,同比多放59.16亿元,贷款累放额和余额均创历史新高。
针对去年底秋粮上市以来,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低迷,粮食加工企业需求下降,农民手中尚有大量粮食待售的情况,农发行总行专门下发通知,防止出现“打白条”或“卖棉难”,保证跨年粮棉收购顺利进行。
“支持粮棉油收储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4年农发行要继续把保收储列为首要任务。”农发行行长郑晖表示,首先是做好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及时足额供应收储资金,确保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增储轮换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做好支持托市收购工作。要适应“分贷分还”带来的新变化,执行托市收购的地区,各分支机构应对辖内代储企业分类排队,合理认定、择优选择贷款企业,并加强贷后管理,严控代储企业转嫁风险。此外,应做好支持市场化收购工作,支持多渠道主体参与市场化收购。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发力
“农民上楼”往往是村建设最主要的标志,但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农民从土坯房住上楼房,而是综合配套。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胡建忠表示,新型城镇化是最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出力的地方之一,当前要支持农发行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并建立差别监管体制。
胡建忠认为,在实际运作中,一要明确支持重点。应继续重点支持水利和村建设,优先支持纳入国家投资规划、有可靠还款来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开发,择优支持农村路网。二要完善信贷政策。完善“三率一额度”准入政策,推行区域准入差别化管理;根据客户、项目类型和风险状况,完善担保方式、资本金比例和押品折率等政策。
事实上,创新项目运作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相关专家表示,应该探索以城镇化项目带动村建设项目和农业现代化项目的支持模式,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模式和投贷结合的支持模式。在支持扶贫开发方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进一步落实“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优惠、期限延长”的扶持政策。
明晰政策性和商业性边界
在支持粮棉油收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发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适合政策性银行特点的补偿、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等制度安排尚不完善,制约了农发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有:
支农范围有限。农发行现有的业务种类仍不能全面满足“三农”的需要。如种养业大户贷款、农村助学贷款等业务,对政策性金融需求十分巨大;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3个方面:央行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企事业单位存款。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业务成本较高,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筹资体系的市场化,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推进政策性金融支农,需进一步明确农发行的定性定向问题。中国社科院教授李连仲认为,解决制约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政策性银行性质,并坚持按现代银行的体制机制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二是明确职能定位。着眼于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涵盖商业性金融和市场不愿意做或做不到的、商业性金融和市场愿意做但不能满足需求的业务。另外,要合理区分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两类业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三是在资金来源上,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另外,需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完善外部监管和考核评价机制,对政策性金融实行差别化监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2-18/6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