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普通渔农民贷款难 难在哪?


  记者今年跟踪采访的四户农民,都属于“正当年”又肯吃苦、希望通过自身拼搏改变生活的勤快人。然而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发展生产的资金不足。长海县大长山岛镇的海产养殖户王作成和普兰店市墨盘乡农民车殿波都曾经有过贷款经历,然而提起贷款,二人却异口同声地表示:贷款真难!

  12月上旬,记者来到长海县大长山岛见到王作成夫妇时,他们二人正坐在海边的养殖房门口清除毛蚶上的海蛎子,因为这些海蛎子影响了已经成熟进入销售期的毛蚶品质,必须用人工一个个从毛蚶上面清除下来。谈到今年的收成,王作成说还是不错的,不过提起每年用于买苗的钱,他说:“从承包海区开始养殖这近10年来,每年春季采购苗种都需要向亲友、邻居借钱。”王作成说,几年前他曾经贷了3万元,但以后就很难贷到款,多数时候还是依靠“民间借贷”。

  这几天,车殿波进入了“猫冬”的农闲时期,不过,他今年打工的收入明显少于去年,“如果在家里能够经营养貂、养鸡、养牛这样的养殖业,肯定比外出打工收入稳定。”这是老车多次和记者提过的话题。老车家有十来亩荒地,他说可以用来发展饲养业,但是资金缺口很大,至少需要三四十万元。“要是能够贷到款就好了,我也敢贷,因为咱是实实在在要做这个活儿,肯定能干好。不过咱也没有抵押物,没人、没银行借钱给咱。”老车说。上世纪90年代,他曾经在信用社贷款几百元用于春耕生产,当时并不需要抵押物。进入新世纪,老车再打听贷款的事儿,得到的答复却是“不给贷,无抵押,风险大”。

  农民贷款难,究竟难在哪?

  一位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农村金融成本相对比较高,很多银行做农村金融的积极性不高。“三农”的业务都是零星小业务,服务对象分散,业务笔数小。农村的1000个信贷员干一年,不如给一个企业贷两笔款,其贷后管理是一样的。而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缺乏稳定性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操作风险,以及大多数无有效抵押物的信用风险都是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2-27/62286.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