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将多措并举力保粮食安全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有地将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提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1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时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安全问题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频繁引起中国高层关注,显示中国将粮食安全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也表明中国在粮食十年连续增产的情况下未雨绸缪的决心。

  业内人士分析,粮食安全引发中国高层的密集关注,从一个侧面敲响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警钟,中央和地方将采取措施全力保证粮食安全。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十年连续增产。不过,有专家认为,中国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较大。

  “资源和要素绷得很紧,中国是人口大国,如果短期出现大缺口,很难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也会冲击国际粮食市场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在粮食丰年未雨绸缪的背后确实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中国谷物从净出口总体转为净进口。2012年中国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净进口1296.7万吨,同比增长3.1倍。中国主粮进口实现常态化。

  “如果按照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口径计算,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下降到90%以下,低于曾设立的95%的安全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事实上,中国农业面临的困难依旧严峻: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不强,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约束日益突出等。再加上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田水利欠账较多,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比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正在下降,在种业没有较大突破的背景下,靠农艺、管理等措施,增产难度很大。”农业大省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表示,粮食十连增背后其实付出了很多代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中国每年要减少耕地600多万亩。叶兴庆表示,城镇化的推进使几亿农民离开土地,在中国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的现实情况下,如果解决不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粮食安全将面临挑战。

  “中国人的 饭碗 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要主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后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而在中国各地,近期也将陆续出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全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

  “我们育成的济麦系列小麦累计推广3.5亿亩,增产小麦216.7亿斤。”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周林表示,将研究建立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农业育种技术体系,争取研究出更多高产优质的好品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等专家认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首先守住耕地红线,其次要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还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连续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