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管好每一粒粮食”:中国编织粮食安全保障网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共十八大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世界粮食日聚焦“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农业专家认为,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念已在中国扎根,但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粮食系统,不但要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同时又能保护好粮食系统所依赖的土地、水等资源。

  一年前,王次根跟其他村民一样,还习惯于将种田用完的农药包装随手扔掉。但在今年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却不忘将用完的农药包装放进离田头不远的绿皮垃圾箱。他说:“现在乱扔农药袋,是要被乡亲们骂的。”

  王次根的家乡安徽省芜湖市水网密布,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然而由于当地农民环保意识欠缺,多年来一直饱受农业垃圾的困扰。

  农药、化肥在过去几十年的广泛使用,对中国粮食产量飞跃功不可没;然而这也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同时,由于不科学施肥施药,农业种植也出现了作物减产、耕地质量下降、作物生理病害严重、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作为安徽省率先尝试农药垃圾集中回收的试点,王次根所在的合心村共设立了200只农药垃圾回收桶。方心村借鉴城市的垃圾处理经验,采取“户集、村收、街转”的模式,在一年多时间内共回收农药瓶袋30多万只。这些废弃物经转运站压缩后,被运往芜湖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要确保13亿中国人的口粮,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程必定认为,在未来粮食生产成本提高、耕地面积有限、劳动力持续转移的背景下,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需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领的团队选育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今年9月底通过验收,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逼近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研究目标。

  2005年起,中国农业部门每年免费向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目前推广面积已达14亿亩。这种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和支出。通过这一举措,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减少不合理施肥850多万吨。

  已实行9年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将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将推动配方肥大规模生产、大范围推广和大面积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或将为未来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帮助,而储粮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依然困扰着不少中国农民。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的产量。

  “避免丰收后的浪费”眼下在中国受到更多关注。中国多地开始探索利用现代、集约化粮仓存粮,“粮食银行”应运而生。

  位于黄河上游的青铜峡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当地大型粮食种植加工企业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兴办的“粮食银行”已吸纳约1万5千农户存粮,每年代为储存小麦、水稻2万吨左右。

  “粮食银行”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和“储粮难”问题。青铜峡市粮食局局长吴建斌说,该公司利用现代化粮仓可将损耗率降至2%左右,等于增加了几千亩小麦的产量。

  “只有在粮食系统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环节管好每一粒粮食,才能织密粮食安全保障网,确保粮食安全。”程必定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施肥 水稻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