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 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农业肩负着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任务。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着力安全高效,切实加强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统筹,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更加有力地保 障国内产业和粮食安全,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一)
入世后,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提高,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2001-2012年,我国农产品 贸易总额由279亿美元增长到1757亿美元,年均增长18.2%。其中进口额由119亿美元增长到1124亿美元,年均增长22.7%,出口额由161 亿美元增长到632亿美元,年均增长13.2%。随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对国内产业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与农业增 加值比值已达到21%,其中,进口额占13%,出口额占8%。无论是从进口还是从出口来考量,农产品贸易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影响、对农业增值增效和增加农产 品有效供给的作用都十分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需求增长更为强 劲,国内农产品供求由“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向“总体上平衡、结构性偏紧”转变。201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净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在大 豆、棉花、植物油进口保持高位和增势的同时,食糖、乳制品净进口大幅增加,大米、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产品也呈现净进口。当然,相对于我国的产量,粮食特别 是大米和小麦的净进口量非常有限,我国仍然保持非常高的自给水平。
(二)
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对促进国内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有效增加了农产品供给,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的压力, 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提供了空间。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农产品出口,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农业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 我国农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基础竞争力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一些农产品进口对特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一是对国内生产造成了过度挤 压,一些产品生产不仅没有因需求增长而发展,而且在既有的产量水平下经常发生严重的积压;二是对国内趋势价格造成过度抑制,导致这些产品生产比较效益下 降,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动力;三是进口与外资相结合对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造成了过度的挤出效应;四是大量进口和外资进入削弱了一些产业控制力和定价 话语权,给长期供给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如果说个别产业受到进口冲击后,还可以通过调整结构、腾出资源改种其他作物来减缓其实质性影响以及对农业的整体影 响,那么在农产品净进口范围扩大、进口量增加的情况下,农业调整结构余地有限,贸易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
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投机资本等非传统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波动加剧的趋势。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高,净 进口范围的扩大和进口量的增大,将使国际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传导到国内市场,给国内生产稳定和产业安全带来越来越大的挑 战。
(三)
立足国内确保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同时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必然,也是农业发展的理性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安全高效,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和支持,加强对进口的有效调控,促进农产品贸易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
要在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有效利用国际市场的原则下,切实加强对发展国内生产和利用国际市场的统筹。要根据不同大宗农产品 的需求结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确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自给率目标和合理的大宗农产品产业结构。要结合利用国际市场的可能和发展国内生产 的潜力,优化大宗农产品生产力布局,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确保大宗农产品基本播种面积和基本供给能力。要研究建立必要的体制机 制,有效统筹国内生产和进口需求,确保贸易政策与国内产业政策相衔接,国内生产力布局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相匹配,进出口调控与国内供需趋势相协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0-09/6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