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东北黑土每年流失0.3到1厘米 部分地区不能种植


 

  60岁的曹军,家在吉林松原,种了一辈子地,对再熟悉不过了,可这些年他发现黑土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自家的20亩玉米地旁,曹军从地里抓了一把土说:“这地也"上岁数"喽,地越来越没劲儿,土越来越硬啦。”

  全国粮食连续丰收后能否高枕无忧?东北“粮仓”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黑土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为粮食持续增收埋下了隐忧。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不久的将来,或许将会失去这片“美丽的黑色”。

  退化的黑土地

  黑土层以每年0.3到1厘米的速度流失,多数是化肥给“催”上来的

  黑土肥力高,素有“土中之王”的美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东北农民谈到黑土地,话里都是自豪感。黑土无疑是老天赐给东北农民的礼物。东北黑土区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肩负着近1亿人口的粮食供给。

  据介绍,黑土地1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30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黑土地是很难再生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黑土分布地区之一。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吉林省黑土总面积有1650余万亩,其中耕地面积有1248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土面积约占全国黑土总面积的20%。

  然而,关于黑土地退化的一组数据,却令人堪忧:统计显示,黑土已由50年代的平均60到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0到30厘米,而且还在以每年0.3到1厘米的速度流失。如今,有些黑土区域已丧失了农业生产能力。

  吉林省政协委员付诚说,目前,吉林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在20至30厘米的面积占黑土总面积的25%左右,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占12%左右,完全丧失腐殖质层的占3%左右。

  质量在下降,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据1958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而1982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统计,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总面积仅为592万公顷,减少了约400万公顷。

  黑土的退化,使得一些农民不得不改变种植结构。农户徐丰收就把自己种的100亩旱田改成了水田。“原来这片地种的是玉米,地力越来越弱,收成和收入都比不上水田。有条件改水田的农户大多都改种水田了。”徐丰收说。

  没改种的,也只好靠加大化肥使用量来弥补地力的下降。尽管土地不如以前,但是曹军家今年庄稼的长势依然不错。“现在的粮食产量多数是化肥给"催"上来的。”曹军说,今年这20亩地得用2900斤化肥,明年的化肥量还要多,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不上化肥就得减产。

  在四平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杨忠彬看来,由于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化肥的功效增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才使得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粮食产量仍然能稳中有升。但是,黑土带作为我国玉米带的核心,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在多种手段支撑下,产量仍然喜人,但是未来要想持续增产,解决黑土地的退化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谁伤了黑土地

  土地利用结构和耕作方式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板结。建设用地剧增占用耕地

  吉林省榆树市是全国产粮大县。但“辉煌”却无法掩饰水土流失带来的惨重损失。榆树市刘家镇一度成为松花江沿岸沟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侵蚀沟的沟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0%,耕地被吞噬,或是四分五裂,当年的北大仓一度成为“黄土高原”。

  在中国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窦森看来,长期以来,黑土区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大量坡地、岗地、混交林地被开垦为农田,不合理的灌溉,加之土地承包经营后,地块过于零散,小型拖拉机耕作使农田耕层变浅,底层土壤总孔隙度下降,持水能力降低,极易引发水土流失。

  目前,吉林省水土流失面积为3.15万平方公里。如今,在吉林省内高速公路上行驶,人们也可以很容易看到许多地方的坡地、林地已是成片的玉米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耕作方式是导致黑土区水土流失的主因之一。坡耕地在水土流失影响下,能迅速导致黑土的流失。

  农业黑土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黑土结构退化十分严重,也已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杨忠彬说,随着有机肥用量减少,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化肥,黑土地越来越板结,退化日益严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土 水土流失 化肥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