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竹):说起水稻,中国人对它有着特殊的情节,不仅仅因为稻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口粮,水稻在中国种植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以及在水稻产量上的绝对优 势,都足以让中国人引以为傲。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事稻作生产的农户接近农户总数的50%。然而,随着 人口持续增长,干旱加剧,农村劳动力匮乏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种植和粮食安全问题也正面临挑战。
满足粮食需求,在兼顾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水稻产量及生产水平,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作物科学公司——德国拜耳 作物科学看到了这一需求蕴含的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推广建立因地制宜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提供从种到收的集成技术,实现较高投入产出比的“更多水 稻”项目。该项目深远的意义在于,以试验示范的方式将创新的植保技术和服务理念展示给农民,以实际效果带动更多农民的自愿参与。目前,在全国水稻主产省, 从东北水稻产区、长江流域到西南和华南地区省,拜耳公司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设立了近300个示范项目,以推进项目成果,使更多农民受益。
传统的水稻种植的一大瓶颈问题是:由于年年使用农药,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还会造成积累性中毒;农药使用多 了,害虫也容易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由此形成滥用农药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拜耳通过让农 民使用拜耳的产品,加上以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和高质量的现场服务,实现“三高”——高产量,高品质,高收益,“三少”——减少喷药次数,减少农药使用量, 减少用工成本,最终实现“更多”的收益。具体作法是,通过教农民从保护种子做起,减少病虫害率,继而科学施药,投放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的作法,帮农民降低 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中国水稻大省浙江省龙游县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的农民柴茂清说:“用了拜耳农药的早稻根多苗壮,不烂秧、抗低温、长势好,与之前的稻田,有 明显不同。而且,现在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了,成本就减少了。以前要打药五次,现在两次就行了。从产量来看,以前产量大约450-600公斤/亩,采纳了 拜耳方案后产量约550-700公斤/亩。收益实实在在看得见。” 现在,尝到甜头的柴茂清向所在合作社的其他农户大力推广先进理念。
“更多水稻”项目的推广,在农民眼中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实惠。而在,拜耳作物科学地区技术经理蒋学辉看来,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的生态价值,他说: “以前喷洒农药后,水田里能看见被毒死的青蛙和泥鳅,但现在不会了。如今使用拜耳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农业生产的 可持续发展。”
拜耳有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用药次数方面,拜耳方案用药次数比农户用药次数平均下降0.6次;农户自主用药产量集中在450-600公斤/ 亩,拜耳方案产量集中在550-700公斤/亩。展望未来,拜耳致力于提供更多创新的从种到收的作物解决方案,同时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利益,为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7-01/6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