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夏粮“十年丰”成定局 三要素功不可没


 

  6月19日,山东沾化县泊头镇南徐村村民李寿果正在收割小麦。目前,山东省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截至6月20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亿亩,进度近九成。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这也意味着,我国夏粮将实现连续10年丰收。

  土壤、水分、肥料是粮食生产的三大基础要素。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这三大资源要素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当前这三要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今后如何从这三方面发掘粮食增产潜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

  中低产田占70%――

  保护耕地是关键

  “我国耕地既存在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从数量上看,我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从质量上看,中低产田占70%以上,耕地负载逐年加大,基础地力后劲不足的问题值得重视。”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徐明岗介绍,粮食产量70%至80%应靠基础地力、20%至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

  据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在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每公斤平均含量26.7克,与30年前相比降幅达31%,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至30厘米。同时,南方土壤酸化、华北耕层变浅、西北耕地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质量下降给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根据测算,东南沿海省份工业产值每增加1万亿元,其粮食播种面积就会减少87.1万公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认为,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必须维持优质的农用耕地,必须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和行政措施,提高非农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研究显示,加强耕地保护措施,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将对保证可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到显著作用。

  “经过土地整治,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排灌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说,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低产田改造不单纯是提高当年产量,而是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耕地特别是要进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建设。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建设高标准农田2亿亩,将推动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1公斤粮需800公斤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

  “足够的水资源量是粮食安全的硬指标。但我国农业用水方式仍旧粗放,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0.7至0.8的世界先进水平;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每立方米2.4斤,而世界先进水平为每立方米4斤左右。

  按照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公斤来换算可知,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

  目前来看,我国水资源存在着区域性、季节性的不平衡,而且淡水资源污染严重,只有走农业节水之路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数据显示,我国节水灌溉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中喷、微灌面积年净增300万亩以上,喷微灌面积之和达到6600万亩,增速居世界第一。但是,喷微灌面积占总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仍然很小,仅占不到10%。有关专家说,这说明,我国农业用水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农业用水的短缺状况。

  “旱作节水技术的推广需要突破”,青海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吉环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青海省虽已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但技术研发能力总体仍比较薄弱,且力量分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导致重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滞后,技术成果普及速度慢。

  中国农科院旱作节水农业学科首席研究员梅旭荣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处于一个生产性低耗水而结构性高耗水的状态,北方土多水少、南方水多土少,结构性缺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降水的资源化率和耕地灌溉率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且已接近极限,以提高降水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将是未来粮食生产的关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耕地 粮食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