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夏粮丰收有无水分?“十连丰”后增产还能持续多久?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今年又将是一个夏粮丰收年。据农业部统计,截至6月20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亿亩,夏粮基本收获到手,从各地 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面对丰收的喜讯,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惑:夏粮如何在高的起点上实现连年增产?丰收有无水分?连年丰收后,我 国粮食安全是否已经安全无忧?

      夏粮丰收有无水分?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政策、科技、气候等因素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今年夏粮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下再获丰收,主要得益于政策力度加大、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总体有利。

      今年农业“四补贴”资金1700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去年秋冬种前,国家及早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1.12元,提高0.1 元。中央财政还专项安排17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对冬小麦实行全覆盖。这些政策释放了强烈信号,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好政策促进了夏粮面积稳中有增。今年,我国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的支撑下,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亩穗数略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预计夏粮亩产将比去年提高1公斤以上。

      再看病虫害防治。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麦病虫防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统防统治面积快速增长,助推夏粮再获丰收。截至6月14日,全国小麦病 虫害累计防治8.4亿亩次,由于防控及时,冀鲁豫苏皖等9个冬小麦主产省病虫害发生面积同比减少30%,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常年,实现“虫口夺粮”。

      此外,今年的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夏粮增收,特别是黄淮海主产区气象条件较好,秋播期墒情适宜,入春后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关键生育期 出现几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今年,冀鲁豫苏皖及湖北夏粮增产趋势明显,弥补了西南西北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但是,气象专家也提 醒,当前,华北、黄淮和西北等地仍需防范降雨影响,做好夏收的收尾。

      增产还能持续多久?

      粮食连年增产,欣喜之余,人们心中也存在这样的疑虑: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后劲是否充足,粮食生产能否续写连年增产的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但仍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形象,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继续增产的压力在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威胁到国 家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说。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也威胁着粮食的连年增产。

      “面对粮食连年增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突破这些增产的硬约束、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还是要靠科技。”李国祥说。

      “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城镇 化会占用一部分耕地,但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在更少的面积上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粮食。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未来,科技创新从哪里着手?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直截了当地提出,粮食增产还是要依靠良种良法和良田。

      “2005年,安徽小麦亩产只有250公斤,现在达到了330多公斤,这是怎么做到的?从改进品种到平整土地,从套播改直播,从测土配 方施肥到高产创建,可以说,科技增粮的潜力巨大。”农业部种植业司巡视员曾衍德说,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为品种区试产量的58%~78%,预计 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一到两次品种更新,通过集成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单产有望提高15~20公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耕地 冬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