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两部门联合四省(市)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为加强粮食安全与中低产田治理科技工作,进一步研究部署“十二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改造盐碱地和推进中低产区增粮增效和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2013年4月9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十二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东省人民政府郭树清代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张超超副省长、中科院张亚平副院长、李振声院士出席会议。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科技厅(委)等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万钢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为做好粮食安全科技保障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在提高粮食单产上有新突破,依靠现代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产潜力;二是要在中低产田治理上有新突破,依靠科技加快大面积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三是要在粮食产业综合效益上有新突破,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型现代粮食产业。讲话还明确了中低产田是制约当前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也是增产粮食的重要突破口,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万钢部长对“十二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扎实推进,把粮食科技工作,特别是低产田科技工作作为工程的重点;二是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与新型服务体系的协同管理机制;三是要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四是要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五是要与“一城两区百园”结合,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加快粮食科技平台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低产田是制约当前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也是增产粮食的重要突破口。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然而受淡水资源匮乏和土壤瘠薄盐碱等因素制约,环渤海4省(市)中,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有望建成“渤海粮仓”。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可带动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有效缓解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约束,推动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可推动区域规模化粮食增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针对环渤海中低产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盐碱制约粮食生产问题,以整体推进环渤海区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为目标,以“扩面积、增单产、水保障”核心,以“增粮拓棉”为重点,与“一城两区百园”(121工程)紧密结合,集成抗逆作物品种、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低产田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棉田增粮等土、肥、水、种技术成果,探索低产农田粮食增产技术模式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技术体系,为解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为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闯出一条新路,推进地方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工程通过建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联动建设,强化共性技术与区域示范课题的结合,力争重点突破制约区域粮食增产的土、肥、水、种等一批关键技术,在环渤海低平原区的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等地建立一批粮食增产增效示范区,研发、集成、示范推广抗逆作物品种、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低产田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棉田增粮等技术,构建一批区域特色的增粮增效技术模式,建立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规模化示范推广粮食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目标,大幅度提升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能力和效益,为建设渤海粮仓、保障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会议对“十二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进行了系统部署。中科院、山东省领导及李振声院士分别做了发言。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二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粮仓 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