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场经理:中国粮食生产的新希望


  “农场经理”是资本与当地生产者联系的桥梁。社会资本找到了“农场经理”,就等于找到了敲开粮食生产的“金钥匙”。如果社会资本进入某个地区,在不熟悉当地情况时,贸然从外地聘请人员来从事粮食生产,也许能够获得初步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地理、气候、水文等生产基本要素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地区不可能用一样,即使用最先进的生产方法,也不可能得到同样的生产效益。这就要有当地的“向导”,靠他们就能够轻而易举地适应当地的“水土”。而这样的“向导”,就是当地的“农场经理”。

  “农场经理”是资本扩张的基石。不同于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的效益很大程度上要靠集约化、规模化。社会资本初期进入粮食生产领域时不可能有很大的规模,待经过尝试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首要的就是流转耕地。流转耕地需要资本支撑,但仅有资本支撑仍然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不法商人伤害的农民,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极大地“防御性”。即使社会资本说得天花乱坠,农民也不一定将耕地流转给他们。这就要土生土长的农民“现身说法”,而“农场经理”是不二的选择。

  “农场经理”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

  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中国,要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95%的粮食国内自给,是摆在中国决策者面前一道十分艰难的课题。求解这道课题,自古及今、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可循。在当今世界尚有十亿多人食不果腹、粮食市场被少数几个大国垄断的格局下,解决13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尤为迫切。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场经理”的出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是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多方面的互利共赢。

  从国家层面来讲,既使社会资本充分发挥了作用,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社会资本在土地、房产等方面的疯狂“炒作”,不但使地价、房价居高不下,更使老百姓“望房兴叹”,买不起、住不起房子,还导致物价上涨。在国家的合理引导下,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粮食生产。不仅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而且促进了粮食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从社会资本来讲,既获得了施展的空间,又有利可图。从党的“十八大”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可清晰地看出,国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将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过去看似不赚钱的行业将成为投资的“沃土”,粮食生产将成为一个稳当获利的产业。

  从农民来讲,既解放了生产力,又促进了收入的增长。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宏伟蓝图是:“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现有的生产方式,农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农场经理”的出现,不仅使相当多的农民很快就可以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而且使所有种粮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成为现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土地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