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2日在京闭幕。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会议指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
不管目前中国城镇化程度有多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客观现实仍然没有变,三农问题,依旧是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巨大变量,因此,中央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视不言而喻。
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先了解农民的收入来源,并一一分析这些收入来源存在的问题。首先,经营性收入,这一部分收入要增长,除了收成之外,还要取决于投入的成本,土地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水平等;第二,工资性收入,这一点取决于农民务工的工种与职业,这一部分收入由于受制于劳动力的市场需求,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变化;第三,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就目前的土地政策来说,限制很大,难有拓展空间――当然,如果能够调整国家征地垄断土地市场的制度,让集体土地也能够进入土地市场,将会直接让农民较好地获益;第四,政府的转移性收入一点,财政虽不断地加大投入,并逐年增长,但面对庞大的农民数量基数,都仅是杯水车薪。因此,从收入构成的角度看,要使得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经营性收入,而经营性收入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依然是短板,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种植利润空间微薄,另外农民直接面对着国际竞争的真枪真刀,内外部环境都十分严峻,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亟须一整套完善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农民的利益与积极性,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他们的风险抵御能力。这里的风险,不仅仅是自然风险,还包括市场风险,而且后者甚至更为重要。自然风险,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干旱洪涝等,一般的农民还可克服。但如果是市场风险,这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却是难以抵挡的。由于农民的分散性与对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的匮乏,很容易成为市场风险的最大受害者。我们常常能在新闻中见到各地的农民,收成良好却无法收益,各种农作物甚至烂在地里,这些情况的屡屡发生,往往都是因为市场信息以及市场能力的缺乏,从而致使农民蒙受巨大损失。
所以,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确切地说是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就必须帮助这部分农民卸去肩上潜在的各种巨大风险。提升农民的风险抵御能力,从外部因素来说,就是政府的农业投入与保障;从内部因素来说,除了继续大力加强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之外,更要提高农民个人的现代化程度,提升技能水平、拓宽信息来源、增强市场意识。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增加农业补贴,完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另外,在农业制度与组织上,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第三,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改变农民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拓展更大的交易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确保更多的利润能够留住农民手中。最后,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在保障农民权益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
“保供增收惠民生”是目的,“改革创新添活力”是手段,手段的实施是为了目的的实现。而从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出发,对于农民来说,减少风险无疑就能够极大地使之添活力,然后促进保供增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12-25/5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