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现代农作物种业呈现蓬勃发展新局面


  本网讯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及种业界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抓当前服务农业生产,着眼谋长远引领创新发展,集中精力推动政策措施 落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场环境管理,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支撑了农业生产发展。

  现代种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形成。新 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发布实施,市场准入门 槛明显提高,品种管理逐步规范;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改制重组契税减免政策得到落实;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正在加快筹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达到 15亿元;面向种子企业的生物育种能力及产业化专项正在实施,今年国家投入3锚点.4 亿元重点支持41家企业育种能力建设,商业化育种列入生物种业科技重点专项,种业科技研发投入明显增加;农发行等金融机构面向种子企业开办贷款业务,对育 繁推一体化企业种子收购贷款给予基准利率优惠,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种子生产保险政策研究和试点正在展开。3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布具体实施意见,制 定出台种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种子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显现。在国务院 8号文件及其配套政策带动下,种子企业信心倍增,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兼并重 组,开展科企合作,引进高端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农业部首批许可的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力显著提升,注册资本累计 48亿元,固定资产31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462个,平均每个企业有14.4个;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育种研发投入3.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目前,全国共有持证种子企业6600多家,同比2010年减少1/4;企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24家,约占5%,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上市企业9家;种子企业预计今年排名前10位种子企业的营业收入将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科企合作成为企业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50多家龙头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进行紧密合作,有效推动了商业化育种资源要素向企业流动。

   种业科技创新和品种选育开发成效明显 。以 常规育种技术为基础,分子标记、双单 倍体、抗病虫检测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得到集成开发和 应用,实现了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的有机结合,新品种选育效率显著提高。近五年国家审定品种896个,涌现了中单909、京科968、农华101、Y两优1 号、新两优6号、石麦15号等新品种,一大批增产显著、特性突出的新品种推广,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九连增”,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超级稻、转基因抗虫 棉、双低油菜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目前新品种保护申请总量突破1万件,年度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授权 品种达到3880件,种子企业已成为品种创新和申请保护的主体,超过了科研单位。

  农业生产供种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今年种子市场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总量充足,有效保障了春耕、三夏、秋冬种生产用种需求。冬小麦、冬油菜等其他种子均供大于求,种子质量水平稳定提升,水稻和玉米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8%和96.1%,同比提高1.8个、2.8 个百分点。种子价格总体平稳,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价格受成本驱动上升5%~10%。今年种子生产形势好于往年,玉米、水稻制种面积总体稳定,平均单产 水平同比提高5%~10%,种子质量状况良好,明年种子市场仍然供大于求,供种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种子市场秩序和环境逐步改善。农 业部连续第三年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组织冬季企业督查、春季市场检查、夏季基地巡查、秋季市场抽 查等五大专项行动,派出41个专项检查组、500人次,抽查100多个地市、150多个县、2000多家种子企业或经营门店以及6个制种大省30个制种基 地,累计抽样3500个,通报近200家出现质量问题企业。持续加大品种退出力度,截止目前全国已累计退出审定品种700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700多 个,假冒侵权品种数量由2010年的30%以上下降到10%左右。今年以来,各地共立案查处种子案件7900多起,同比2009年减少17%。现已结案 6700多起,涉案金额5000多万元,移交司法部门14件,捣毁制售假劣种子窝点7个,有效打击了制售假劣种子违法行为,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有所好转,市 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农业生产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