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组织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在该项目的核心区中科院河北南皮实验站正式启动。据介绍,通过该项目实施,预计到2020年环渤海地区可增产粮食50亿公斤。
袁隆平曾说,粮食增产必备条件有三:良种、良法、良田。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土壤瘠薄盐碱和淡水资源匮乏制约,依然有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且粮棉结构调整空间巨大,是最具增产潜力的地区。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依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良经验,经过计算分析,指出该区域具有年增产50亿公斤粮食的潜力,并就此提出了“渤海粮仓”计划。获悉此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科技局多次与李振声院士和中科院相关领导进行沟通,组织召开了项目立项与实施方案研讨会,并于今年8月,向科技部递交了“渤海粮仓”立项建议书,最终获批在环渤海低平原中低产区实施该项目。
据介绍,“渤海粮仓”项目将依据环渤海中低产区扩面积、增单产、水保障的粮食增产总体思路,围绕增产50亿公斤粮食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土地资源、咸水资源、以及降雨和光照充足、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重点突破区域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盐碱地高效改良利用与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棉改粮等技术,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和桥梁,建立企业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参与的示范机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示范样板,规模化示范推广粮食增产增效技术,大幅度提升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能力。通过盐碱地改良、棉改粮实现扩大粮播面积;通过提升农田基本建设水平、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升级和地力提升,实现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通过挖掘当地非常规水源和适度外地调水,并发展现代节水农业,为粮食增产提供水资源保障,通过选育抗逆高产品种,为粮食增产提供品种资源保障。在攻克粮食增产的水、肥、土、种关键技术基础上,针对区域特点,集成粮食增产模式,规模示范应用,突破渤海粮仓建设的水土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增产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带动区域农业发展。通过研究与示范,以县域为单元,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建立20至25个5000亩以上现代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实施后,示范核心区粮食单产有望平均每亩提高100公斤至150公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60余个县(市、区)3000余万亩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示范推广区粮食单产有望平均每亩增加50公斤。预计到2017年,环渤海地区可增加粮食产量30亿公斤,到2020年可增加粮食产量50亿公斤。
据了解,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科学院南皮实验站,自“六五”以来一直在河北省沧州市的南皮县、海兴县等地开展技术攻关、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环渤海区域探索了很多的经验,积累了大批科研成果。李振声院士多次深入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海兴县、黄骅市等地实地考察,认为沧州市的东部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为此,南皮实验站建立了两片示范区,与其它大田对照,在同等水肥条件下小麦预计亩产达到400公斤左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11-29/5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