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谋突破,以改革促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目前我国耕地、水、劳动力等农业必需的生产要素逐渐减少,而农产品需求却呈刚性增长态势。必须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高效利用耕地、水、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另一方面引入资金、管理、技术等先进要素,利用有限的资源扩大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创业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革业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改革农村金融保险制度,拓宽资金输入农业农村的渠道,提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并提出了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创新体制机制可以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范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创新体制机制能够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为其到城市从事生产效率更高的职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创造了大量二、三产业就业机会,能够有力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创新体制机制还能够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利用市场化、资本化途径使其产生财产收益,提高农民租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必须通过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制度等举措,改变城乡资源要素交换方式,使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合理价格进入市场,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必须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壮大农村产业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公共资源的倾斜带动社会资源的流动,促进城镇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

  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相对超前,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最突出表现。因此必须加快农业发展速度,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尽快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和发展平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既可以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的反哺带动作用,利用工业实力、信息畅通和城镇繁荣带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也可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支撑更为坚实。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政府部门对于不同阶段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农村改革,都有效地发挥了规范、引导、提升、支持、推广的重要作用,对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是不可或缺的。新时期创业农村体制机制,同样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