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紧紧抓住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紧紧抓住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把“三化同步”变成“四化同步”,及时增加信息化,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世纪尤其“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社会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信息化相比,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间、行业间发展还不平衡,总体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投入不足、机制不顺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村的目标,客观分析研判农业农村信息化形势,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多年来农业部的工作实践,经深入研究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对当前推进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村建设的新的支撑手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现代农业和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先进国家经验表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平,对农业生产乃至农村生活及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引领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村,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必然选择。

  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必须立足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信息技术具有泛在性和寄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化必然要切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离开了具体业务载体而谈信息化毫无意义。因此,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必须立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必须要优先从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三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要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符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前要切实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提供支撑。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将促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

  推进管理的信息化必然要求对传统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要求对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资源、权力等进行调整和再分配。推进生产的信息化将创新生产方式。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在“三农”工作中的大范围应用,是对“三农”管理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管理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制度、机制的调整,必然会涉及流程再造,必然会触及主体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工作难度,决定了信息化工作所必然具有的挑战性,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必须要具备的开拓性、创新性和主动性。

  四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要坚持政府主导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坚持政府主导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公益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作用,从管理协调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来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在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别显著的现实条件下起步的,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市场主体投入积极性不高、个体农业户投入能力有限等的基础国情,决定了我国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农业部作为主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部门,更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加强顶层设计、支撑政策体系搭建、基础发展环境建设、农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体责任,同时,鼓励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化力量加大投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 农业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