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广东晚稻种子开市之际,选种问题困扰着一位粤西农户:“报纸上登的Y两优2号杂交水稻是否进口品种,好不好?”原来,该农户村里这几年种的大白菜都是选用进口种子,在他们心目中洋品牌等于品质好,品种表现几乎无可挑剔。
事实上,中国杂交水稻单产比常规稻高出不少,曾经因为出口到国外商品种子比当地主打品种显著增产,被誉为“东方魔稻”。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自袁隆平、李必湖等科学家成功突破前人的科研瓶颈后,中国便逐步奠定了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上的世界领先水平。1950年中国水稻平均亩产只有140公斤,如今产量已达到443公斤/亩,比当时提高两倍多。然而,产量跃升背后,隐藏着中国水稻种子在国际商业市场上的尴尬处境,以及种子企业的种种问题。
高产的“东方魔稻”
早在1926年,水稻杂种优势现象就被美国人詹斯首先揭示;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率先进行杂交水稻利用研究;1973年,杂交水稻在中国正式培育成功;翌年试种推广,从此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的风光之旅。
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李必湖等科学家成功寻找到合适的野生雄性不育系,并突破前人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技术,把杂交水稻从实验室真正带到田间地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科研水平就此领先世界。
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以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对比试验表明,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比美国水稻良种增产165.5%-180.3%。1989年,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转让了中国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后,给当地粮食带来显著增产。越南引进中国杂交水稻种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中,能在国际上长期居领导地位的屈指可数,杂交水稻是其一。”袁隆平院士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全球水稻平均产量普遍不高,为260公斤/亩;印度是全球种粮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均产量仅200公斤/亩;科研和栽培水平较高的日本平均产量为440公斤/亩;中国水稻平均产量是443公斤/亩。中国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已突破了900公斤/亩,而国际水稻所和日本研究超级稻提出的亩产800公斤目标至今均未能实现。
5月19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提议,希望国家农业部开启研发第四阶段超级稻计划,目标为每亩产量1000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做杂交水稻育种的人数高达3万。有专家分析,国家对水稻研究的支持决定了中国杂交水稻在常规育种上的霸主地位。
蹩脚的中国种企
然而,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并不那么亮眼。2000年开始,中国种业打破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回归市场化,进入了多元资本发展的时代,但国内水稻种子企业缓慢的前进步伐,令“东方魔稻”魔力衰减。
在中国,经营杂交水稻的公司超过2000家,隆平高科、丰乐种业2008年全年种子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77亿元、3.75亿元,已经是中国种业的佼佼者。但世界种业巨头孟山都和先正达同年的研发经费则分别为9.8亿美元和9.69亿美元,约占它们销售收入的8%-12%。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说,中国杂交水稻企业中拥有研发能力者不到总数的2%,连中国种业类上市公司在种子培育方面的研发投入也语焉不详,敦煌种业只在2008年年报中公布了“研究开发费”和“特权使用费”,共计1034.8万元,约占其收入的1%。据媒体报道,国内多数主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科研投入不足营收的1%。
科研投入存在差距的同时,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种企在育种技术上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当中国还在使用常规手段的时候,美国已在用分子生物技术。
目前,美国水稻种植面积50%是杂交稻,仅次于中国,其中美国水稻技术公司一家独占杂交稻76%的市场份额。据称,该公司在中南美洲占有率达九成,印度也是其重要的市场。美国水稻种植的面积虽然不大,但产品一半用于出口,主要市场是中南美和欧洲。
在规模化制种方面,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和拜耳公司利用直升飞机在水稻杨花期辅助授粉,提高了授粉率和田间管理质量,其大规模制种父母本行比是8:24。前者的生产部门仅有6名员工,但可负责12万亩地的生产,而我国还是人工用绳子“赶粉”。此外,它们还实现种子全部烘干处理,增加了出芽率和抗风险能力,这方面国内还没有起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6-07/5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