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农业信息化破解“丰产滞销”困局


  听闻赵县10万吨雪花梨滞销的消息,不禁让人感叹:“爱心脐橙”刚走,“爱心梨”接踵而至,总不能一遇到农产品丰产滞销,就挥动“爱心”大旗。大家都清楚这只能是权宜之计,“爱心”大旗总有挥不动的那天,不从根本上解除“病灶”,农产品丰产滞销这个怪圈无法突破。

  面对10万吨雪花梨,有人提出用“农超对接”来解决。而据赵县农业局局长介绍,赵县梨曾获多家超市“农超对接”项目,包括签约不久的石家庄北国超市、家家缘超市,但这些超市的销量相比10万吨囤货,只是杯水车薪。

  也有人说,通过农产品加工消化掉。然而,赵县目前只有6家梨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仅5万吨,相当于产量的1/10,眼前确实没一个大企业或政府机构能确保果农的销路,“10亿斤梨,如果放到一天卖,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差不多得吃一斤,这个数字是任何单一机构或企业无法接受的”,赵县农业局长如是说。

  “治标还要治本”,赵县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赵县正在拟订《有关建设果品产业强县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实现从果品大县向果品强县的转变,走品牌战略,抢占高端市场;同时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出口基地和加工基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加工10万吨、出口10万吨,内销30万吨的目标,使赵县梨农不再为销路发愁,

  赵县人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指明了果品丰产后的出路,然而为什么我们不在果品生产前就掌控市场脉搏,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呢?“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有更大的主动性。

  想要做到“未雨绸缪”也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首先需要解决果品生产的散乱问题,大量梨农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经营状态,使得“未雨绸缪”――及时掌握果品市场需求动态成为一件成本极高、难度极大的事情。然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更重要是的果农没有获得准确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便利渠道,只能是看往年、看熟人,跟风盲目就不可避免。赵县梨农如果不是跟风囤货,就不会有10万吨雪花梨滞销,如果能够及时得到相关机构的市场信息和风险提示,就不会陷入绝境。即便是产后,如果拥有了及时便捷的购销信息沟通渠道,也不至于10万吨雪花梨无人问津。

  其实,近几年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用的“12316”短信息服务,统筹规划了语音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全力打造“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据统计,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都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累计咨询人数1000余万人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和帮助农民增收近10亿元。然而,相对于数亿农民这一总量来说,1000万人次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有待于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近年来,“物联网”这一新名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城市,随着手机、网络走入广大农村市场,“物联网”在农村的开拓之路也有了物质基础。

  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推出“农信通”业务,主要为农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2009年7月农业部和中国移动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产业改造、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其中都有利于农村物联网的建设。2009年11月,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成立,并公布已经开发11项物联网应用产品,其中就包括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内容。智能农业产品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还包括智能粮库系统等。

  中国联通也不甘落后,他们与安徽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联通会在安徽省投资150亿元,全力推进安徽信息化建设。而合作的内容之一即是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推进“家电下乡”,加大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更加“适农”、“惠农”的信息通信服务,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除了通信运营商、相关政府部门以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和配合物联网的建设。对于我国物流信息化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概念的兴起,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促使物流业走向系统化、高端化。如“中物在线――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出了农特产品导购频道,不但解决了农产品供销问题,还为货物运输提供3种物流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进行货物运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农民增收 脐橙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