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农发展也需要增强理性


  2012首届中国农商高峰论坛今日在上海召开。涉农食品业各利益相关方于一堂,围绕食品安全、农业投资和发展等问题,把脉问计,共商良策。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李国祥:各位来宾,上午好。我们这一节三农政策、布局的讨论,正式开始。我们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一位演讲嘉宾是有10分钟的发言,谈自己的演讲。第二部分是我们设计了一些话题,可能是我们参加会议的每位嘉宾共同关心的一些话题,我们进行一些互动。第三部分是在座的每一位嘉宾对我们四位演讲嘉宾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提出来。首先我们有请高俊才先生,他是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他不仅长期从事三农工作,也参与了很多政策的制订,也对很多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意见也非常的独到。对于中国三农有什么样的发展,靠什么来发展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有请高司长发表高见。

  高俊才:感谢中欧邀请我来参加2012首届中国农商高峰论坛。我的发言题目是三农发展的动力和理性。为什么谈这个题目,因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动力做不了,没有理智做不好。飞机、火车没有动力系统,没有发动机不行,没有方向盘也不行。所以三农发展结合过去和今后既需要增加动力,也需要增强理性。

  三农发展的动力系统,一个是政策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了14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中82-86年连续发了5个,这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为当时农村改革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五个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增长在最初的6年当中增长了36%。农民的人均收入每年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我把中国三农从1978年到现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1984年。这六年当中农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大约16%。刚刚说了粮食产量增长30%多,这个阶段是三农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从1985年往后,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很快,另一方面三农形势出现了波动和徘徊。在1998年、1999年,曾经粮食总产超过1万亿斤,但是到2003年降低到了8000多亿斤,从1985-2003年这19年当中,农民收入增长也是比较缓慢、徘徊的。这19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4.3%。粮食产量的增长,这19年总的增速6%还不到。这是第二个阶段。针对前些年农业徘徊的形势,到2004年开始中央制订一号文件,2004年至今,连续制订了9个一号文件,这些文件的指导方针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因为政策的推动,从2004年到去年,出现了连续8年的粮食增产,增产的增幅,8年期间增长了32%。农民收入8年平均算下来,每年递增8.6%。我刚刚说了,前面的1985-2003年,这19年当中农民收入年均增长仅为4.3%,这8年年均增长8.6%,正好是快一倍。粮食增产的幅度连续五年超过1万亿斤。所以中央文件的推动力非常大。多予少取,这是2006年全面免除了农业税。9年来,农业投入逐年增大力度,去年三农投入超过1万亿,政策推动力非常大。这是第一个动力。

  第二个动力就是城市化。中国现在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城镇化的带动。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民的收入增长很快。现在农民收入当中大约40%左右是打工收入。如果说农民没有进城打工机会,仅仅在农村种地,人均一亩多地,怎么也富不来。再一个是农产品市场,农民进城之后,就需要多吃蛋白质,多吃高成本的卡路里,这样的话,就带动了农产品市场,所以最近一些年来,农产品产销两旺。这是市场的带动力。

  第三是科技的导动。为什么说导动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的先导作用非常大。现在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单产,主要依靠科技,科技主要是靠良种、良法和良田。良种、良法都是科技,现在科技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3.5%,这个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的进步很快,潜力很大。今后农业还要靠科技。

  第四个动力是市场的拉动。市场的拉动,我前面讲到了,城乡市场活跃,城乡居民收入高了,需求旺了,也拉动了劳务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为农产品的增强,为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价格增长提供了可能。去年劳动力的价格,农民工工资我看到统计数字是增长20%多。粮食和蔬菜价格也增长了1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20%。

  第五个动力是农民的主动力。农民是三农工作的对象和生产主体。农民如果是没有动力的话,其他一切作用都大为失色,失去意义。所以前面四个动力,外因的影响下,农民主体的内因作用不断增强动力。所以农民进城打工愿意出去,不愿意出去也没有人强迫,农民种粮种菜他愿意种。农民增收也好,增产也好,最终实现的主体和终端是从农民那里实现的。这就证明了农民主体的主动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收入 连续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