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涨落波动一般都离不开供求关系变化这个客观基础。当某种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时,价格势必会上涨。在人们尚未形成一致性预期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会促进生产者加快销售,而消费者减少购买,偏紧的供求关系通过价格调节可能很快就会趋于稳定。相反地,当社会上形成明显的一致性预期情况下,预期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生产经营者就会惜售,消费者就可能抢购。这样,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但没有调节好供求关系,反而加剧了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紧张和价格波动。
类似地,当某种农产品生产量相对较多而出现暂时的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势必会下跌。一旦社会上形成明显的一致性预期时,农民就会急于销售,而消费者可能暂时减少购买量,使农产品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出现农产品滞销和价格过度低迷。
特别地,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农产品越来越向优势产区集中;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消费者越来越向繁荣的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产区市场和销区市场的分离,农产品价格涨跌预期会使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恶化,严重损害农民和居民的利益。当社会上对某种农产品价格下跌形成一致性预期时,运销商可能会暂停在主产区的收购,造成农民卖不出去;或者拼命地压价,让农民无法补偿生产成本。尽管如此,由于主销区市场远离主产区,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三、媒体过度渲染会强化人们的预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人们对农产品价格预期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媒体宣传可能会在人们形成对某种农产品价格一致性预期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对农产品价格预期的形成,来源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其对信息的判断。当市场信息反复显示:某种农产品价格在不断地上涨,或者在持续地下跌,这时人们就会形成农产品价格还将上涨的预期或者还将下跌的预期。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体及其信息传播。我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媒体如果过度渲染,人们就会强化某种农产品价格的预期,产生的危害可能更大。媒体反复传播某地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人们对价格还将上涨或者下跌的预期可能会不断增强而产生恐慌心理,采取非理性行为。
媒体如果夸大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幅度,可能就会误导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破坏农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秩序。2011年11月份,正值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于竞选的需要,一些媒体曾被利用而不客观地大肆报道台湾产芒果价格过低。原来当时台湾芒果价格一般都在台币17元以上,而报道时称芒果价格普遍地只有台币2元,结果导致经销商暂停收购,果农恐慌,芒果严重滞销,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
近来一些媒体广泛报道某些茶叶每两价格过万元的事件。多数媒体尽管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但是这也可能无意地被虚炒商人利用,实际起着传播茶叶价格已经大幅度上涨信息和强化人们形成预期的作用。如果媒体对于这类有价无市的茶叶“市场运作”置之不理,或者揭穿虚炒商人的真实意图,避免让普通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形成一致性预期而采取不理性的市场行为,少数虚炒商人也就无法在茶叶市场上“兴风作浪”。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求及其价格信息监测、发布和传播在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农产品金融化和交易虚拟化的出现,如果农产品市场信息被少数人用来恶意炒作,或者无意助推人们过度预期,则可能加剧农产品市场波动,严重干扰正常的农产品经营秩序,损害农业稳定发展以及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为此,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与传播立法,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法治化管理。凡是采集、加工、发布与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体,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资质条件,并且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工作。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时必须提供信息采集样本的情况。通过农产品市场信息管理法治化进程,促进媒体自律。媒体发布和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需要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授权。媒体在采访农产品的极端价格发布和信息传播时,必须提供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主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4-06/5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