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生代农民弃农,通过市场手段增强农村吸引力


  时值春耕季节。在田间地头却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旁边玩耍,或者时不时地帮点忙。这种画面衬托出的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青壮年劳力集体出逃农村。在务农生活和务工生活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农村于是基本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而农业生产也只好由他们组成的所谓“386199部队”来承担。危险的是,这不只是暂时现象,而大有绵延的趋势。现今,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尤为令人瞩目。这15位两院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为什么新生代农民弃农?这实际上就是用脚投票,在现行的城市务工市场和农村务农市场之间,务工市场战胜了务农市场。如果农村的相对产出比城市高,他们犯得着背井离乡赴外打工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还是应多想办法从提高农村的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工夫。但是,提高农村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农村了,直接把农村抛向市场了。如果把一个长期以来受制于城乡二元格局而备受“剪刀差”之苦的弱势农村直接抛向市场,只能造成城市恒强农村恒弱的格局,是巩固城乡二元格局而非破解之。怎么办?关键是提高农业的相对产出,提高务农人员的技能和收入,以及幸福感。

  倘若不在改变农村务农形态方面加大力度,不改变当前这一格局,无疑是危险的。从动态方面来看,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会超过50%。劳动力的老年型结构正有形成的趋势。如此发展下去,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而且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一些专家认为这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但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能采取驱赶青年农民回到农村的简单粗暴方式,这一方式属于计划管制,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也未必奏效,必须也只能通过增强农村市场吸引力的手段来吸引青年农民,甚至一切的青年到农村来。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农村市场的吸引力不是出台一个、几个提价政策就能解决的,粮食价格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决定。当然,这其中既有国内市场的压力,也有国际市场的压力。我们应当把国内粮食市场的压力放到国际市场背景下来看待,应当从提升我国粮食市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提升粮食格局的安全性。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经验表明,政府财政拨款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比例应维持在50%以上。我国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主体就是农业科技,要求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位置,文件特别要求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然而,光有农业科技还不行,还得有懂农业科技的一线农业人才。因此,除了前沿的农业科技研究以外,还需要加大对务农人员的技术、素质培养,实现中国务农人员的基础性转型升级。

  没有人的提升,技术再强大,也找不到出口。基于此,应当在当前粮食安全的紧迫性下,加强对务农人员的政策性教育培训,让广大的农村人口可以免费学习务农技能和农业科技技术。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使农村的发展环境出现明显变化,进一步拓宽农村上升的通道。如此,在农村各方面环境大大好转的情况下,通过务农效率和农业科技的提升,增加务农收入,使之相对于务工收入达致一个平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田间地头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