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


  2011年,中央财政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增加支农投入,不断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为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

  千方百计

  增加财政保障粮食增产投入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2011年中央财政1万多亿元的“三农”支出中,用于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达到4985亿元。其中,用于保护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利益的投入达到2871亿元,占57.6%;用于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投入达到2114亿元,占42.4%。

  为了支持各地及早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中央财政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2010年提前下达了2011年约50%的支持农业生产资金。2011年1月下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1277.8亿元,占当年四项补贴资金的90.9%。各项资金的及时拨付,有力地支持了全年粮食生产。

  想方设法

  调动各方积极性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稳步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按照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要求,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增加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到12大类46小类180个品目。

  同时,稳步实施种粮风险防范机制。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及市场供求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合理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并拨付最低收购价粮食利息费用补贴,引导粮价平稳上涨。完善中央收储制度和机制,适时充实国家储备,做好储备吞吐调节,确保粮、油、化肥等市场稳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业保险保费予以补贴,在政策带动下,截至2011年11月底,种植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37.5亿元,同比增长26.6%;提供风险保障逾4000亿元,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

  为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中央财政稳步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大幅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规模,在原有奖励基础上,配合开展了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在测算对地方均衡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时,对粮食主产区给予了倾斜。

  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困难,促进了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据统计,2011年13个粮食主产省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95%以上。

  集中力量

  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央财政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拨付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资金,增强水资源调配与利用能力。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立项新建和续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175个,预计可新增灌溉面积15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8.5万亩。同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7000多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支持2209条中小河流治理启动和1203条收尾,加快解决防洪最薄弱环节的安全隐患。拨付小农水专项资金,小农水重点县数量由850个增加到1250个,着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拨付节水灌溉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发展节水灌溉。拨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同时,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比例。

  ――大力支持土地开发和农田改造。大规模增加中央财政通过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在河北等10个省份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作,支持部分省份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提高了耕地质量。同时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0572千公顷,比2010年增加696千公顷。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力度,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支持下,可在全国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428.7万亩,预计由此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2.8亿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专项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