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农科院校”的科技特色优势,始终坚持“面向农民、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宗旨,将服务“三农”重任担当起来,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积极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研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家田间做指导成农民的“送富神”

  时下正值麦播季节,河南各地农民抓紧时节腾茬、播种。“小麦拌种剂用啥药好?”“麦苗返青拔节要浇几遍水?”日前,记者在河南省长垣县魏庄镇杨楼村的麦播地头看到,村民们正围着裤腿高卷、鞋子沾满泥土的茹振钢教授七嘴八舌地询问。

  茹振钢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省科技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面对农民的问题,茹振钢用满口乡音土话一一解答。他来到这里正是为当地村民进行麦播及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指导的。茹振钢说:“现在是麦播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农民朋友进行技术指导,就是要让科技走向生产,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除了茹振刚,多年来,在服务“三农”的工作中,河南科技学院涌现出了一批诸如王清连、孟丽等深受农民朋友爱戴的农技推广专家。他们在承担繁重授课任务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将农业新技术和服务送到了农民朋友的身边,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送暖神”、“送粮神”、“送富神”。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大会上,河南科技学院作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让科技走向生产,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先后培育出了“百农矮抗58”、“百棉1号”、“白玉1号”等为代表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新品种60余个,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的“摇钱树”,农民的“致富种”。

  据了解,目前,百棉“1号”、“2号”、“3号”系列棉花品种已在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三大棉区推广,累计面积达2700万亩,增产效益超过20亿元,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示范种植。“百农矮抗58”小麦新品种年种植面积超350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1亿亩,创直接增产效益60多亿元,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成为名副其实“黄淮第一麦”,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2010年,“百农矮抗58”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中,河南科技学院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学科+团队+基地+公司+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实现了学校、企业、农民的良性互动,达到了“百姓满意、企业得利、学校受益”的目标,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研制与转化速度。在“百农矮抗58”小麦新品种的推广中,学校采取了“科学布点,依托企业,构筑网络,同步推广”的成果转化模式。在百农矮抗58适宜区域,以省为单位建立市县两级高产示范田147个,选择5家全国种业50强企业作为一级授权推广单位,分省区构筑网络,繁育推广,吸收153家种子企业作为二级授权推广单位,为县乡两级繁种供种提供技术保障,实施省内外同步推广战略,打破了一省一地先试推再扩展的传统模式,其推广速度较传统模式提高8~10倍。百农矮抗58的迅速推广为种子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河南省120多家种子企业顺利实现了向股份制的改制转型。

  为农民做好培训,打造农业科技队伍

  除了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河南科技学院还充分利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势,积极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民创业“阳光工程”,返乡农民工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等培训工作,对返乡农民工、果蔬种植专业户、生产一线的农业技术员和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为建设村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共培训3000余人,为地方留下了一支永不撤退的农业科技队伍。

  河南省济源市李氏粮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保军参加2009年“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后,在学校专家的帮助下,组合了部分小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种植面积从660亩迅速扩大到9628亩,从业人口从111人猛增到1361人,并投资580万元建成年加工冬瓜能力1亿公斤的冬瓜加工厂和年加工石磨面粉300万公斤的加工基地。李保军作为“创业英雄”,参加了央视当年举行“首届阳光创业英雄盛典”活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转化 种子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