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从黑龙江粮食增产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盛夏的哈尔滨早已褪去了她的银装素裹,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郁郁葱葱的树木铺满了大街小巷,缤纷温馨的鲜花点缀在亭台楼阁间;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闪耀着“东方巴黎”的婀娜身姿,太阳岛唤起人们心底美好的回忆;美丽的松花江蜿蜒穿过,涤荡着这座百年冰城……2011年8月至9月,来自全国33个选举单位的48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这如梦似幻般的哈尔滨,来到素有“东北大粮仓”之称的黑龙江学习考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粮食安全。

  历经60多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已由亘古荒原变成了天下粮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所说,黑龙江省粮食“商品量全国最多,调出量全国最高,增产的贡献全国最大,商品率全国最高,增产潜力全国最大”。从昔日的“北大荒”到今天的“北大仓”,黑龙江依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取得了粮食生产的丰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为破解“三农”难题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对今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客观趋势的反映。实践证明,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工业原料的需求,而且在消除贫困、吸纳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更加明显,支撑着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所不同的是,美欧等农业发达国家着眼于抢占“制高点”,争取继续引领世界农业发展潮流,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立足国情,学习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努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力争迎头赶上。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当前形势下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们描绘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等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围绕这一中心工作,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及中科院农经所作的关于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黑龙江大农业生产基地,全面了解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所面临的现状和地方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中遇到的难题。在此基础上,代表们纷纷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建言献策。

  ①保耕地大农业有代表指出,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保护好耕地。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持续扩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基础性约束,就是地少人多,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因此,我国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决不能碰。要保护好耕地,就必须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代表们参观黑龙江肇东市万亩吨粮田后,将其成功经验概括为三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支撑。结合专题报告学习体会,有的代表认为,建设以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产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国家补工业贴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总体投入严重不足,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所面临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程度总体不高、农业科技水平偏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黑龙江省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国家应加大对农机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补贴,建立健全商品粮基地利益补偿机制,对粮食主产区在财政金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代表说,工业发达地区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农业主产区粮食增产。只有粮食主产区生产了足够的粮食,才可使东部工业区没有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农业对工业等的保障作用。

  ③多直补可持续为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对粮食种植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2006年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加大了直补力度和补贴针对性,效果十分显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发展 耕地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