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高奏文化惠民进行曲


  “看戏看电影,唱歌跳体操;逛农家书屋,上‘星光大道’。”如今,丰富的文化活动正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让农民的生活多彩多姿。

  以文化涵养乡村

  农村不仅需要文化活动,还需要文化涵养。文化涵养乡村的理念,不仅使江西的农村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而且使众多江西农民直接受益,甚至改变人生。

  于都县罗江乡每年举办的“爱我罗江,美我罗江”文化艺术节,先后有3000多农民参加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文艺演出等传统节目,同时,注重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地方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参加了编草席、炸油条等传统项目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建设农村特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罗江乡党委书记朱寿福告诉记者,罗江乡小满村田里组梁菊生和上屋组梁正生为争水起矛盾有了积怨,如果发展下去可能发生械斗。村支书组织花鼓队来到两家唱唱花鼓喝喝茶,听完花鼓,两人都觉得邻里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很快两人和好如初。

  如果说口袋空空的农民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住上了新房但是精神空虚的农民也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这也是培育新型文明农民、以文化涵养乡村的意义所在。记者在采访赣县南塘镇船埠村时,南塘镇党委书记吴小亮指着一片茂密的樟树林说,船埠村不仅有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有村训村规。在文化广场,记者看到四周布满了樟树和竹子,广场的四个角耸立着四本水泥浇铸的大书,每本书上镌刻着一个大字,分别是勤、奋、精、进,吴小亮说,这四个字既是村训,也是村里的核心价值观。村里出了5个博士,村风古朴,学习氛围浓厚。

  东河戏,作为江西省的古老剧种,曾辉煌一时。它发源于赣县田村白鹭一带,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东河戏发源并流传于江西东河(即贡水),故名。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赣县清唱的“坐堂班”。百多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今天,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记者来到赣县南塘镇劳田村时,正赶上东河戏《三气周瑜》在演出,看着舞台上活生生的周瑜,听着字正腔圆的东河戏,还以为是专业剧团在演出呢。

  84岁的刘儒堡老人还没来得及卸妆,他告诉记者,刚才的戏全是由他们劳田村老年协会剧团演出的,团里现有34人,80岁以上的有四人,其余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

  71岁的鼓手刘儒遴原来是劳田小学的高级教师,见记者在采访,他凑过来半个身子说:现在会演河东戏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是没有经费,二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学,我们几个老人凑了2万元,加上县里给的钱,买了些服装道具,准备找些年轻人来教,这样东河戏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刘备的扮演者,78岁的刘振尧说:我16岁开始学戏,前些年因为没钱所以没有演出,这两年县里很支持我们,给了我们一些钱,我们又恢复了演出,现在看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也越演越有劲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历 农民群众 水稻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