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大灾仍丰收 减灾即增产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有望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消息,给人们带来振奋的同时,也令不少人质疑:在今年这样一个旱涝灾害不断的大灾之年,粮食怎能实现增产?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梅旭荣认为,农业灾害与气象灾害既相关又有区别,但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例如,新闻中经常播报某地降水量同比偏少5成,发生严重气象干旱。气象干旱通常用降水与蒸发的收支比例关系(干旱指数),或某一时段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降水距平)来衡量,降水减少,水分收支不平衡,就会造成气象干旱。但发生气象干旱并不表明农业生产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干旱通常用农业供水与作物需水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衡量,通过土壤水分和植株表现来表达。

  以今年为例,尽管年初冬麦区发生大范围长时间严重干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和局部旱涝急转,但都不是发生在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季节。冬麦区持续干旱时,冬小麦正处于越冬期,需水量小,干旱影响有限,此时距离小麦成熟还有100天左右的时间,苗情转化升级回旋余地大,为实施科学减灾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留下了空间。在2月下旬冬小麦返青起身和5月上旬抽穗扬花的关键期,黄淮、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降雨,有利于苗情转化升级。

  回顾近几年粮食生产历程不难看出,我国粮食在大灾之年再获丰收,两个方面的因素功不可没,一是减灾增产,一是平衡增产。

  近年来,农业防灾减灾成效明显。以今年夏粮生产为例,在夏粮生产克服长达100多天干旱困扰的过程中,包括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科技推广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其极为鲜明的导向性和号召力,促进了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的广泛整合和有效配置。这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各地区、各部门抗旱促春管的力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动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参与科技大会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广大棚育秧、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抗灾增产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科学减灾,有效地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减灾增产的同时,抓高产创建,促进平衡增产也是粮食生产实现“八连丰”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高产创建资金,在全国建设430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50个县、500个乡试点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近年来已成为集成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今年全国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35.5公斤,比所在县平均亩产高142.5公斤,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亩产比所在县高122.1公斤。实践证明,即便在大灾之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因技术落实到位,受灾害的影响也相对较轻,可以实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重灾田块的损失高产田块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值得警醒的是,尽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在提高,但因灾损失粮食总体上仍呈偏重态势,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数越来越高,面积因素带来的增产空间在缩小,重大增产技术突破的难度在增大,灾害因素的影响将更加凸显。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高产稳产,一手抓抗灾减损,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粮食 转化 降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