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农民安心“上楼”关键在于解决就业与增收


  国土资源部自2006年开始实施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其核心内容是让农民上楼,将节约出的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调研发现,要让农民安心上楼,必须解决农民的就业与增收问题。

  农民“上楼”后生产生活状况

  农民上楼后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生活成本增加。有研究表明,农民上楼后的日常生活支出平均每户从11617元增加到15706元,平均每户支出增加了4000多元,增幅达35%以上。

  农业生产的便利性降低,生产方式被改变。农民上楼后拉伸了农田的地理距离,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便利性。稻谷、麦子没地方晾晒,农业生产工具无处存放,畜牧副业难以为继,最终影响种地积极性。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上楼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农民就业成为关键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当地工业企业比较多,能够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就业增收的国际经验

  英国在推进农民就业方面采取了城市、农村两手抓。一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在农村积极发展农工综合体。

  美国通过教育培训促进就业。美国公立学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移民工的孩子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在父母居住地享受义务教育,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免费食物。

  德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德国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大大提高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率。

  瑞典等国,失业培训不仅是免费的,参加者还可以得到一笔失业救济金作为培训补助。统计表明,经过专业培训后,约65%的人可以在半年内找到工作。

  日本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者保障避免农民失业。日本政府一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建设小城镇,大量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促进农民就业;另一面严格要求企业保障劳动者就业,采取“终身雇佣制”等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因失业而陷入困境。

  韩国通过新村运动,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新村运动以扩张道路、架设桥梁、整理农用耕地、开发农业用水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印度政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先后启动了三大工程。分别为“自我雇佣式就业项目”、“工资性就业项目”、“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

  解决我国农民上楼就业增收的政策措施

  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奠定基础。国家应统一制定同一区域的“置换”补偿安置标准,确保农民上楼后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应建立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建立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对劳动力的需求

  帮助上楼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念,鼓励其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根据上楼农民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和意愿,组织开展多层次有的放矢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补贴促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上楼农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将上楼农民就业纳入我国城市就业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新机制,是解决上楼农民就业问题的长久措施。

  拓宽上楼农民的就业渠道,解决上楼农民就业问题,并顺利推进城市化,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扶持和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吸纳上楼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动力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