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秋分,全国秋粮收成大局已定。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截至9月21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47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1.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这样的成绩着实来之不易。“七连增”的高起点,让丰收的各种支撑力量绷得更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让粮食生产一次又一次面临困境;国际粮价上涨、管理通胀预期任务加重、生产成本升高等重重压力,更是让今年的粮食生产难上加难。
面对困难之局,应对复杂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终于扭转不利局面,夺取又一个丰收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复杂形势,今年中央支农政策出台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超过往年,重农抓粮形成合力
“今年国家政策好,对农业补贴多,农民干劲更足了,只要肯卖力,庄稼没有长不好的。”秋收时节,站在长势喜人的稻田里,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农民赵俊海深有感触地说,“俺家6口人36亩地今年领到了4000多元补贴,年初这笔钱可发挥了大作用,买水泵、柴油,两天就把受旱的小麦浇了一遍。不但没减产,每亩地还增产了100多斤。”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今年以来,面对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的复杂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在粮食生产的关键节点,国务院密集召开会议,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从年初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到春季启动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出台扶持粮食生产和抗旱浇麦的政策措施,其频率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远远超过了往年。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了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对农民的“四补贴”更是增加到了1406亿元,比去年增长180亿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的增幅超过了20%,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北方冬麦区遭遇严重旱情时,中央财政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又特别安排了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
在确保农民种得好的同时,国家又通过粮食收购托市,让农民真正种田托底。为确保粮食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进一步提高。从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斤0.95元、0.93元、0.9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抓住主产区,就抓住了粮食稳定发展的大头。今年为调动更多地方政府用心抓粮,中央财政拿出了924亿元,帮助粮食主产区消化粮食政策性挂账,同时,对于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也从去年的180亿元,增加到了220亿元。
政策“给力”,人心振奋。支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热情,调动了政府抓粮积极性,各方形成了促进粮食发展的强大合力。据统计,全年粮食面积预计将达到16.6亿亩,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左右。
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出台帮扶措施,强化技术指导,赢得了粮食丰收主动权
旱灾是粮食生产的大敌。去年冬天小麦播种后不久,黄淮海地区就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冬春连旱,土地龟裂、麦苗告急,一时间夏粮能否再获丰收成了未知数。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抗旱保粮攻坚战。
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在50天内召开4次常务会议和2次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业部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形式,动员农民及早下田,指导科学浇水施肥。同时加快落实抗旱补助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国家防总、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也鼎力配合,全力支持农业抗旱保苗工作。
各地积极作为。山东省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春节前省、市、县各级已拨付抗旱经费7.2亿多元,春节后省级财政再增加5000万元抗旱春管资金。河南省农业厅组织9个由省级小麦专家、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组成的专家指导组,推动各项抗旱技术措施的落实。山东、河南、安徽、山西等小麦主产区挖掘一切水源,使前期受旱麦田基本上普浇了2到3遍水,有效保障了夏粮再获丰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23/5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