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9月19日,我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108亩超级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

  金秋时节,年过八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迎来了他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又一次大考: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宣布: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108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加权平均亩产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诞生。至此,袁隆平终于放下了那颗“忐忑”的心。

  “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遥遥领先世界水平。”在9月1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院士难掩心中喜悦,“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增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信心。

  历经7年奋斗,平均亩产926.6公斤――这个新的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Y两优2号”,一粒卖出“天价”的神奇种子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关方案,保证水稻高产,良种是核心。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2008年,这个品种曾被国内一家企业以650万元的“天价”拍下了专属使用权。当时的拍卖底价是400万元,经过6轮竞价后成为那场拍卖会的“榜眼”。

  “Y两优2号”之所以卖得“天价”,在于它出身“高产世家”,具备产量突破900公斤的潜力。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成功研发出“Y两优1号”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升级版”。2007年底,“Y两优2号”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高达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产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现在,“Y两优1号”全国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居超级杂交中稻推广面积首位。“Y两优2号”则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隆回考场大显身手,为创造世界纪录立下汗马功劳。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运动员,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袁隆平向记者描述他心中的良种。记者在验收现场看到的“Y两优2号”,1.2米高的稻秆迎风而舞,30公分长的稻穗齐刷刷、沉甸甸。这个品种优点多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说起“Y两优2号”此次的优异表现,其领衔选育人邓启云研究员一脸兴奋。“要是这回在生长晚期少追点肥,估计产量还要增加一二十公斤,这应该是它的最大潜力。”科学栽培,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科学栽培方法。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肖利民,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他告诉记者:“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后,每亩掺几百担黄土,再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周开沟,有利于水的灌溉和循环,让作物好“喝水”。

  播种时,东西对行,南北通风。

  插秧时,要求非常严,每兜禾要插两粒谷子,比以往多1倍,这样稻田里的有效苗才会多。移栽时要带着土插秧,这样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长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对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后期则是干干湿湿。病虫害以防为主,打了四五次农药,没出现大的病虫害。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帮倒忙,所以我们是人工除草。”

  “有一个超级稻专用肥,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位“功臣”。就是这位“功臣”,让百亩攻关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据丰惠肥业技术负责人闻蔚宏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而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给土壤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补充营养很有讲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需的养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袁隆平表示,除了种子和栽培方法两个因素,水稻超高产还需要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雪峰山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中稻。2000年和2004年,超级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攻关先后在该乡取得成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耕地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