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组织的出现,助推了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过去一家一户难以实行的标准化种植、统一配药施肥等,因为规模扩大得以成形见效。在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农机大院”、“机耕队”、“农机服务队”纷纷出现,有的由乡镇农技站牵头,有的以村为单位,有的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加入农机组织的农户可以优先得到农机服务,农机队还对外服务,赚取利润壮大发展。
在山东嘉祥等地,农民自发形成了“互助组”、“联合体”,每到种植收获时节,互助组成员你出农机,我出油料,开展“劳力互助”、“技术互助”、“困难互助”。同时,一些个体农机户也通过走村串乡发挥作用,成为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机器人”。
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订单”能力弱、指导能力差、约束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存在“软约束”,行情一变化就互相不买账,制约了产业化链条的延长。
明天的土地靠谁来耕种?答案已经明确,需要政府引导推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提高了农业效率,过去很多人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一台机器就解决了,为农村劳动力减少拓宽了空间;提高了农业质量,过去分散单干,干好干坏无人过问,现在有了专业组织,甚至有了“职业农民”,可以为农事提供指导。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安徽省霍邱县建立了32个植保服务大队、682个村植保服务队。植保队起步之初发展能力有限,县里一次性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统一采购喷雾器2.1万多台,免费配发给村植保服务队使用,解了植保队的燃眉之急。
广西兴业县制订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从资金、贷款、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现在全县有13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入社入企农民3万多人。
针对合作专业组织人才缺乏的现状,青岛农业大学在2008年成立了合作社学院,面向全国开展合作社人才培训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合作社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机构。重庆市最近提出,要用“高含金量”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和帮助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能力。
这些措施无疑将有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不过,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上实力还很弱,难以形成强大的带动力。这也正是需要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并扎实扶持引导的原因。正如一些专家所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普遍发展壮大,“解决的不仅是明天的耕地谁来种的问题,重要的是解决了怎样种得更好的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21/5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