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开发项目”变高楼的隐忧


  据报道,十余年前,陕西省榆林市南郊建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南郊农场项目区工程,这一工程不仅起着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将一片风沙滩区变成了良田。曾经黄沙漫漫、荒凉不堪,通过劳动者的双手,把近1700亩荒沙地改造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且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如今,这里的良田被一栋栋高楼所取代。当地农民质疑:如此变化,不仅毁了农民的心血,也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由荒沙地改造成渠、林、路、田综合配套,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田园化新格局的“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劳动者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国家、地方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就是这个花了大力气的治理风沙工程,如今却成变成了一栋栋高楼,这等于是让防风治沙的努力白费了!

  按照征地时适用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的耕地应依法进行保护,不得擅自征用或转作他用。”此外,在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均明确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征收基本农田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需报经国务院批准。千余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被征,已远远超过了35公顷界限。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变成了一栋栋高楼,根子还在“土地财政”,地方通过“收储土地”转手就能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这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存得方寸地,留予子孙耕。”这是古训。然而,多年以来,一些地方征用土地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并没有减少,在有的地方还愈演愈烈。我们基本国情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良田好地变高楼现象让人担忧,如此不可控的土地占用,事关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18亿亩耕地“红线”,能守得住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耕地 土地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