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不要让大学生“村官”变成“乡官”、“镇官”


  大学生“村官”如果不下到村里,是得不到村民信任的,是难以发挥作用并得到锻炼的;即使下到村里,不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在农村的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地,也是难以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

  胡跃高

  山西省清徐县人,1959年8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主持《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

  主持人:本报记者李海涛嘉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自2008年3月,中央决定在全国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至今已经3年多时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总数已经达到22万人,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北京、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已经基本实现一村一名或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上述形势意味着,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全面建设中的第一阶段,即快速启动发展阶段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在转入第二阶段,即稳步纵深发展阶段。

  那么又到一年大学生“村官”上岗和“出岗”时,我们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难点焦点问题谈谈看法。

  主持人:据了解,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近日发布了《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您是该书的编写者之一,请您结合报告给我们介绍一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情况。

  嘉宾:2010年全国新发展大学生“村官”5.7万人,年发展速度已经连续三年稳定在5~7万人。在流转方面,迄今为止全国有3.5万人完成出岗,预计2011年开始,每年将面临6万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出岗任务。

  我国大学生“村官”事业自2008年中央直接领导建设,经过大规模、高速度发展之后,已经建立较规范的选聘制度,大学生“村官”在村建设中崭露头角,不断开创实践新局面。目前正在探索构建期满流动机制,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稳步推进创业富民工作。从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在规模上的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正在进入讲求质量效益的纵深发展阶段。

  主持人:请您剖析一下,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思想动机。

  嘉宾:2011年初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竞聘到农村工作的主要动机依次是: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下基础;想为农民做点事情;体现个人价值;想为家乡做贡献;走进农村,了解国情;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工资待遇不错;工作压力小。另外,连续4年的重点调查表明,平均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当初选择做“村官”表示满意,有点后悔的占到8%左右,明确表示很后悔的仅有1%左右。2010年浙江大学组织的一次对全省近100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结果显示:77.6%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在基层的收获很多,70.2%的人认为“村官经历”对他的成长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认可自己的选择,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基础是积极健康的,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主旋律是了解农村、服务农民、实现价值,以及接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主持人:中组部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要下到村里任职、工作,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不少大学生“村官”被当地乡镇政府截留了,成为“乡官”、“镇官”。请问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

  嘉宾:2008~2010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工作,每周5天左右的占48.42%,近35%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2010年12月,在回答“有多少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问题的网络调查中,有1552人参与回答。调查结果显示,9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被借调过,甚至有27%的“村官”一直在乡镇工作。

  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管理方面,大学生“村官”目前由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的组织“部门”一同管理,管理部门不统一;在个人主观方面,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不到位,报考动机是为从政打基础,下到基层以后,急于想往上走,乐意去乡镇机关工作,有的人甚至主动申请借调到乡镇去,没有树立在农村创业、成长成才的信念;在客观条件方面,部分农村办公、生活条件差,部分农村牧区用水、用电不方便,有的村无法提供住宿条件,没有通网络,手机信号不好等等。另外也有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来镀金的,是一份临时性工作,他们两三年内就会离开,所以把大学生“村官”当成客人看待,不敢放手使用他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锻炼 连续 积累 农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