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9月份,我国夏粮收购已接近尾声。虽然今年夏粮是连续第八年丰收,总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加312万吨,增长2.5%,但收购进度却表现偏慢,收购市场遇冷。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夏粮收购价格低于预期,农民惜售心理强烈,再加上今年国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粮食收储企业收粮积极性不高,夏粮收购遇冷也是情理之中。
针对这种状况,业内人士认为粮食价格必须与成本价格联动,有必要完全让粮食价格市场化,使其随行就市。但亦有专家表示,粮食价格完全市场化不现实,科学的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让粮食市场价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浮动才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农民惜售致收购遇冷
根据《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白小麦(国标三等)每市斤0.95元,相对于去年0.90元的价格提高了5分钱。“虽然现在的市场价格高出这个价格不少,但是农民售粮的积极性却不高。”河南开封市通许县小麦收购大户兼种植大户的孙先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去年他每天能够收到二三百吨,但今年他每天只能收二三十吨。
孙先生向记者介绍,去年河南开封新麦每斤的收购价格达到1.03元/斤,而今年还不到1元,差不多0.97元/斤的样子,与老百姓期望的1.1元以上差距太大。
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是有名的小麦主产区,往年收购季节,这里企业和小贩的收购招牌林立,但今年,这种情景难觅。据淮北市粮食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淮北市小麦商品量是60%左右,也就是66万吨的商品麦。截至7月31日,包括中储粮、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在此共收购小麦31.5万吨,仅小麦商品量不足50%。
据记者调查,像河南开封、安徽淮北这样夏粮收购遇冷的地区在全国不是个案,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山东、河北等地甚至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收购情况。
“市场价格低于预期,农民惜售粮食的心理严重,是导致本年度夏粮收购遇冷的重要因素。”洪涛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都在无形当中推高了农民对粮食价格的预期。
“刚收获的这茬小麦,每亩肥料成本增加了50元左右,农药增加了15元左右,收割费上涨了10元左右,再加上今年春天干旱浇地的油钱,不算的我们农民自己的劳力钱,各种费用加起来,今年小麦成本每亩比去年要高出100多元。”上述孙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是达不到每斤1.1元以上,想和去年的收益持平都难,这样农民把粮食都放在手里舍不得卖掉。
可适度放开粮食价格
夏粮收购遇冷,国有粮库难以完成收购目标,将会对接下来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社科院农村所原所长牛凤瑞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一再上涨的粮食生产成本,国家应该适度的放开粮食价格,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成为粮食价格的主推手,而不是不顾各地实际情况施行全国一刀切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就完事。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在今年“两会”也曾表达了此观点,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土地地租、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都在上升,市场经济下应该适时地放开粮食价格,理性看待粮食价格上涨问题。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牺牲自己支持城市的发展,农民一年到头劳动所得换不来城市一件工业品,为了国家的发展,农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王一新认为,近年来中央提出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但最直接,最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就是提高粮食价格,让粮食回归到理性的价格水平上。
“农业并不具备物质财富的代际积累功能。一个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有一个上限,消费弹性比较小,出口又存在成本的限制,所以建议放开农产品价格,变‘藏粮于民’为‘藏粮于地’。”牛凤瑞表示,放开粮食价格,可能会导致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将受到影响,但可以通过给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等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来解决,而不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补贴城市居民生活。
粮食价格完全市场化不现实
不过,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洪涛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粮食价格牵一发动全身,涉及的环节太多,不可能让粮价完全市场化。若现在就放开粮食价格,既会影响城市消费群体的生活水平,也会影响当下农民利益,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09/5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