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这里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当前的物价上涨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涨幅高。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 %、5%、6%,2011年6月份达到6.4%,7月份达到6.5%(近三年来的高点)。第二,范围广。今年上半年,40项主要消费品类别中,价格环比保持上涨的一直在30项左右。第三,成因复杂。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主要受输入性因素、货币流动性充裕以及前期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资源性产品以及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上涨累积效应的释放。第四,对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与历次价格上涨相比,这次主要集中在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上,对群众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第五,涨势开始趋缓。3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CPI环比涨幅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分别由去年11月份的2.2%、1.4%、1.1%下降到今年6月份的0.2%、0和0.3%。
为应对价格较快上涨,政府综合采取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安定民生、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6月份CPI上升 6.4%,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9.4%、8.7%和6.7%。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上涨了3.6%和4.2%(大幅度超过其2%的警戒线)。此外,从长期趋势看,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6%,CPI上升5.4%。所以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
本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物价较快上涨的情形。第一次是2003年至2004年,持续了27个月;第二次是2007年至2008年,持续了 24个月;第三次是2009年以来到今年7月份,已经持续了25个月。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这轮价格上涨已经临近拐点。尽管当前的涨幅较高,但可能是“强弩之末”。由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偏高(2011年城镇居民为35.7%,农村居民为41.1%),食品价格上涨对CPI影响较大,所以如果能够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那CPI涨幅是完全可控的。当前,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七连增”,今年夏粮又增产了2.5%,粮食消费库存比超过 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这就为国内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产销衔接和平价商店建设,蔬菜价格持续回落。猪肉价格虽然近期涨幅较高,但主要是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目前生猪存栏量在稳步增加,预计今年底、明年初供求关系将得到明显改善,价格会有所回落。另外,我国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裕,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保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是完全可能的。水电煤气、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类价格目前仍属于政府定价,政府可以通过把握价格调整的节奏、力度,缓解服务类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
当然,下半年物价走势也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美国可能继续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盟央行已批准向希腊政府贷款1090亿欧元以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可能还会再次发行一定规模的“复兴再生债”。这些政策可能进一步推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国内相关商品价格走势。秋粮能否再获丰收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从国内看,其他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也在增加。国内货币供应环境明显改善,5、6月份M2增幅已回落到15.1%和 15.9%;清理整顿流通环节收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各项措施正在推进;加大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后,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健全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已经多次强调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区各部门继续落实好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一轮物价上涨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8-10/5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