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旱涝急转凸显小型农田水利之忧


  今年春夏之际,旱就旱得热烈,涝也涝得汹涌,二者合力将“旱涝急转”一举送入百度百科的专有词条。在我国广大农村,无论旱涝,受影响最甚的都是田间作物,而无论旱涝,都暴露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失修的困境。

  实施田间小型水利工程,完善灌区末级渠系,对于防洪抗旱,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水利上的投入重点是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大型工程,而面广量大、遍布乡间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微乎其微,农田水利“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五:

  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效率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长,渠道不配套,排灌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病险、荒废、淤积现象严重,抗灾能力差。以江西某县为例,该县共有257座水库,大多为中小型,均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目前有121座是病险水库,其他136座未列入病险的水库亦有转化病险之势;55%以上的固定排灌站因设备老化或管理不善而无法启动;10822座塘堰坝塘泥淤积严重,蓄水量越来越少;85%左右的渠道未进行防渗衬护,不仅输水损失高达60%以上,而且渠道塌方、堵塞、荒废占65%以上。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地方财政紧张,投资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水利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又用于大江大河重点工程以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改造,较少用于田间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

  农村劳动力紧张,农民投工投劳数量逐年减少长期以来,农民认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是水利部门和政府的事,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就该由水利部门和政府负责,缺乏全民意识。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累积工)取消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取消“两工”就是不再需要投工投劳,对投工投劳比较消极。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责任难落实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间水利工程产权流转制度改革推进迟缓。由于管理体制未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农民三者的职责和义务界定不清,导致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脱节。

  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难召开,造成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悬空”目前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较大,外来和外出人员都比较多,每项公益事业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人员难以召集,造成名义上的“一事一议”,实际上“没有议”。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委涣散的村,很难开展工作。

  鉴于上述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改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设施维修养护体系和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如:采取拍卖、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有效激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走上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水利。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直接为“三农”服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补贴额度,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成为建设和管护末级渠系工程的主体。

  再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对毁坏水利设施的人和事进行大胆举报和制止,有关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确保现有的水利设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金融部门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应有的资金支持作用。一是人民银行要对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及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和有效的正向激励;二是农业发展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和资金安排要向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适度倾斜;三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为农户开展小型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及时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利工程建设 综合利用 粮食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