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旱涝急转”考验了什么?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

  “关于‘旱涝急转’的问题,我得跟下学期念高三的学生解释一下。”

  近日,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让在湖北省团风中学任教的赵飞兵颇为关注。这位高中地理老师经常关注与自己所教授学科相关的新闻信息,因为“热点新闻很有可能是今后考试的重点”。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高考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和地质特点成了辽宁省文科综合试卷中的试题。

  该卷第43题是一道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简答题,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让考生简要分析长江下游某城市“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在赵飞兵看来,前段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情的原因,从气象学上看,是因为南方暖湿气流偏弱,北方冷空气强势,使得该地区不具备形成降雨的条件。

  赵飞兵的分析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权威通报不谋而合。

  5月3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5月全国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第一项便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通报指出,“2011年春季(3月1日至5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量为193.9毫米,较常年同期(410.4毫米)偏少52.8%……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持续偏少,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究其原因,在于“冷暖空气不匹配,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

  但自6月3日起,连续两轮强降雨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旱涝急转”的现象。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自6月13日夜间起,第3轮强降雨再次袭击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局部有大暴雨。这一轮降雨过程将大致持续到6月15日。

  首席预报员:“旱涝急转”源于大气环流的改变

  孙军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从长期的天气来讲,“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改变。

  “前期的干旱,为什么没有出现降雨,主要还是水汽条件不好。”孙军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在进入梅雨期后集中降雨。梅雨的形成要靠季风,由风推动带来水汽,“像今年(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这种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比较少,加上冷空气活动偏强一些,没有冷暖空气在这儿交汇,因此在前期一直没有形成这种降雨”。

  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旱情急转至涝情,是因为水汽条件发生了改变。

  “进入6月以来,随着季风的暴发,这片地区水汽条件就有所改善,那么西南(气压)大气有所加强,带来了大量的水汽,从高原地区不断有一些冷空气从高原地区向平原地区移动,这样的话也可以使暖空气和冷空气正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交汇,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雨。”孙军说。

  近十年极端天气频次增多

  有记者提问,类似“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在未来会不会越来越普遍?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表示,极端天气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极端的温度和极端的降水,“旱涝急转”只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之所以感觉极端天气影响很大,是因为它的变化很剧烈。在目前这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在增加。”张培群说。但他同时表示,相对来说,大气还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张培群指出,从近期的演变来看,最近10年来存在着极端天气出现频次不断增多的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从2000年以来进入一个夏季降雨量总体偏少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很多次的在夏季期间阶段性的强降水,今年就是一个例子,之前也出现了很多次。”

  世界范围内,这种极端气象灾害天气也广泛存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5月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显示,5月上中旬,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因暴雨袭击引发自193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而美国中部持续严重干旱,旱灾使德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地的小麦、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减产。新西兰、印度、美国等地还遭受到强风暴的袭击。

  防灾抗灾人人有责

  孙军表示,气象部门在预防灾害性天气中还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我们在这种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来临之前,就经过仔细的分析、会商,然后形成一个预报结论。像这次的过程,估计到13日到15日可能会有一个强降雨过程,我们就要启动三级应急预案响应,各部门要联动一些措施。”孙军说,“另外,我们需要像12日傍晚开始提前发布暴雨的预警那样,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送到各个部门,发到广大群众的手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降水 大气 干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