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新型的农机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在当前多种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比个体农机户,企业农机队、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作业专业公司、农机专业大户都更有生命力和优越性,更能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将逐步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组织形式。

  一、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整合农机资源的基地

  在西部地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拥有各种农机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拥有单机数量增多虽然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但也出现了农机闲置不用,造成农机具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不高,反过来又影响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整合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因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的进行连片作业,提高农机具的作业效率;可以组织开展跨区作业,从而拉长作业链条,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使用农机具的收益;还可以扩展服务领域,组织农机开展运输、维修、兴修水利、乡村道路建设等作业,拓宽合作社创收渠道,确保了农业机械“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优化农机结构的载体

  对于千家万户的农民来说,由于经济实力和田间作业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同时拥有各种功能不同的农机,大多数农民都是以单机作业。这就意味着机械生产只是其中生产的某个环节,更多需要机械化作业的环节却仍然花费大量的人工劳动去完成。农业机械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各种不同功能的单机和大中小型的农机有机组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有效开展农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合作社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 “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生产环节机械化转变为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由侧重于农业机械动力增长转变为农业机具、配套农具的增长。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学校

  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既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而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主要取决于农民对新机具和新技术的认可和掌握程度。在这方面,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发挥学校和实验基地的作用。首先,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县乡农业和农机培训机构、农机推广部门及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对社员和其他农机户开展新机具操作技术培训。其次,合作社还可以组织社员开展现场示范、现场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再次,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和生产厂家或科研机构合作,通过研制开发或引进新机具、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主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的龙头

  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一直都比较缓,由于个体农民使用单机作业,机械化的程度长期停留在某个生产环节机械化的水平上,主要农产品如水稻、甘蔗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无法实现,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合作社整合农机资源,优化农机结构,能够为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必要的机械装备。另一方面,合作社推广和应用了新机具、新技术,为农产品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以贵港市为列,该市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把水稻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为主攻方向,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开展跨区作业等措施,2010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重大突破,达到了46.9%,比“十五”末期的2%增加了44.9个百分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新机具 农业机械 农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