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坚持走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1日实施的新《水土保持法》,确立了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监测管理,规定了水土保持补偿制度。这必将对实现水土保持新跨越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探索并坚持走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土流失是中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是面积大、分布广。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高达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2%。二是强度大、侵蚀重。全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吨,约占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1/5,其中侵蚀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的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三是类型多、差异大。全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包括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西南岩溶区、南方红壤区、西部草原区等八大区域,其中水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风蚀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地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来自沟道,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荒山荒坡和坡耕地。四是危害重、影响深。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水土流失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总量的3.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但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80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急需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抢救的任务迫切。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 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多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若侵蚀继续发展,35年后西南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面积将在目前8.8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增加1 倍。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江河湖库、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库调蓄能力。 1950年—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92亿吨,河床普遍抬高2—4米;长江每年约有3.5亿吨泥沙淤积在水库和河道内;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6.24亿立方米。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山丘区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不断恶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加剧贫困程度,不少山丘区出现“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没有水土流失区农民的小康,也不可能实现全国农民的小康。

  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西部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区,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严重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 83.1%。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路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土流失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并坚持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内涵发展,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战略部署,坚持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防治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在防治方针上,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保护,更加注重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综合运用;在组织实施上,坚持改革创新和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政府主导作用,更加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耕地 草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